都忘芥距意,岂有稻粱思。
画者通微悟,天倪妙独追。
这首清代薛福保的《息鸡图》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沉的画面。"蛰影山樊内",形象地刻画了画面中的鸡在山林之中安静栖息,仿佛与世隔绝,身影悄然融入自然。"形神两不期",进一步强调了鸡的状态,不仅是身体的休息,更是心灵的放松,无拘无束。
"都忘芥距意,岂有稻粱思",诗人赞美鸡在这样的环境中完全忘记了世俗的纷扰和对食物的忧虑,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地。"画者通微悟,天倪妙独追",赞赏画家能够通过这幅画深入理解并捕捉到这种超然的意境,展现出高超的艺术领悟力和独特视角。
最后两句"己应知晦养,胜似午啼时",寓意这只鸡在这样的隐逸状态下,比在白天忙碌觅食时更能体验到生活的宁静与滋养,暗含了对人生态度的启示:有时候,内心的平静和修养比外在的忙碌更为重要。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息鸡图,既赞美了画作的意境,也寓言了人生的哲理,体现了薛福保深厚的艺术见解和人文关怀。
因看斗柄,运周天、顿悟神仙妙诀。
一点真阳生坎位,点却离宫之缺。
造物无声,水中起火,妙在虚危穴。
今年冬至,梅花依旧凝雪。
先圣此日闭关,不通来往,皆为群生设。
物物□含生育意,正在子初亥末。
自古乾坤,这些离坎,日日无休歇。
如今识破,金乌飞入蟾窟。
东南溪水来何长,若耶清明宜靓妆。
南湖一吸三百里,古人已疑行镜里。
春风来吹不生波,秀壁如奁四边起。
蒲芽荇蔓自相依,踯躅夭桃开满枝。
求群白鸟映沙去,接翼黄鹂穿树飞。
我坐荒城苦卑湿,春至花开曾未知。
荡桨如从武陵入,千花百草使人迷。
山回水转不知远,手中红螺岂须劝。
轻舟短楫此溪人,相要水上亦湔裙。
家住横塘散时晚,分明笑语隔溪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