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北狩(běi shòu)的意思:指古代帝王出征北方,进行狩猎活动。
豺狼(chái láng)的意思:指凶狠残忍的人或势力。
儿时(ér shí)的意思:指人的童年时光,也表示人生经历中美好的回忆。
法令(fǎ lìng)的意思:法令是指国家或政府颁布的法律和命令。
封疆(fēng jiāng)的意思:封疆是指古代帝王对功勋卓著的将领或官员进行封赏,使其在边疆地区担任守卫和管理职责。
寒灯(hán dēng)的意思:指夜晚孤灯照明,比喻默默奋斗、艰苦学习。
靖康(jìng kāng)的意思:指暂时平静或短暂的安宁。
九州(jiǔ zhōu)的意思:指古代中国的九个行政区域,也泛指全国。
狼噬(láng shì)的意思:指狼吃掉自己的子嗣,比喻亲人相互残害、内斗。
前朝(qián cháo)的意思:指过去的朝代或时期。
青苗(qīng miáo)的意思:青苗是指刚刚长出的幼苗,比喻初生的力量或新兴的事物。
玉斧(yù fǔ)的意思:指极其珍贵的宝贝,也比喻非常难得的人才或稀罕物品。
青苗法(qīng miáo fǎ)的意思:青苗法是指在农田里种植作物时,需要注意对幼苗的保护和管理,以确保作物的生长和收成。在引申义中,青苗法也可指管理和培育人才的方法和策略。
- 翻译
- 强力引来虎豹危害全国,獾狗之辈在世上究竟有何冤仇。
青苗法刚实施就带来灾祸,原本稳固的疆界如今大半废弃。
绍圣年间许多人南逃不再返回,靖康之难皇帝北上寻求庇护该责怪谁。
我年幼时曾读过前朝的历史,多少个寒冷夜晚伴着灯火看到泪水流淌。
- 注释
- 力:强力。
引:引来。
豺狼:比喻凶恶的人或势力。
噬:侵害。
九州:古代中国划分的九个区域。
獾郎:比喻邪恶的小人。
果:究竟。
何仇:有什么冤仇。
青苗法令:宋朝的青苗法(政府贷款给农民以应对饥荒)。
祟:灾祸。
玉斧:象征皇权或边界的划分。
封疆:边界。
半已休:大半废弃。
绍圣:宋哲宗的年号。
南行:向南逃跑。
多不返:许多人不再回来。
靖康:宋钦宗的年号,北宋灭亡的代称。
北狩:皇帝出奔,这里指北宋末年金兵南侵。
欲谁尤:应责怪谁。
儿时:小时候。
前朝史:过去的朝代历史。
寒灯:寒冷夜晚的灯火。
泪流:流泪。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国家动荡、民不聊生的景象。开篇“力引豺狼噬九州,獾郎于世果何仇”两句,用豺狼比喻侵略者对国家的吞噬,獾郎则象征着混乱与残暴,表达了诗人对于外敌入侵、社会动荡的深切忧虑和悲愤。
接着,“青苗法令初为祟,玉斧封疆半已休”两句中,青苗法是唐代的一种税收制度,后来演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诗人借此暗示政策的不当与施行的无效,玉斧则象征着边疆的防御,半已休意味着国防的松懈。
“绍圣南行多不返,靖康北狩欲谁尤”两句,绍圣是宋徽宗年号,其南巡被看作是一种逃避责任的行为;靖康之变则是金兵攻破北宋都城开封,导致徽钦二帝被掳走的历史事件。诗人通过这两个重大历史事件,表达了对昏庸统治者的愤慨和悲哀。
最后,“儿时曾读前朝史,几夜寒灯见泪流”两句,诗人回忆起年幼时读过的前代史书,对于历史上的兴衰更替感到深深的感触。寒灯之下,泪流满面,是对历史教训未被汲取、重蹈覆辙的无奈和哀痛。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与反思,抒发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及对于当时政治黑暗、国力衰败的深沉忧虑。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满江红.闻笛。用前韵
修竹如云,谁截似、凤膺微涨。
横吹向、山青水绿,晴空无恙。
潇洒桓伊邀渡处,凄凉卫尉空堂上。
算何如、牛背小儿豪,清音饷。义手看,轻鸥漾。
回首望,雏莺唱。任阴晴天气,日烘霞酿。
明日相随田父社,前途须避邻翁杖。
且逍遥、白眼看他人,纷何状。
满江红.自题旧照
窣地相看,还引镜、攸然欲笑。
谁写作、锦衣窄袖,入时风调。
一卷长携原似昨,怪翁当日曾英少。
更可怜、捧砚煮茶人,年方妙。容偃蹇,湖山靠。
听响屧,回廊绕。任小园烂漫,春风花草。
如此生平良不恶,呼儿早认而翁貌。
倘将来、画出不堪观,皤然老。
大圣乐
白羽扬幡,莲花作幕,凛然先声。
领七萃、星列云屯,点点轻沙堆面,令下风清。
螳臂当车难恃勇,看谈笑、烽烟指顾宁。
纶巾映日,轻裘行阵,不信书生。
军中倚马草檄,便露布先成奏上京。
好收戈韬矢,归牛放马,齐贺升平。
执丑都门,献俘天阙,玉陛千官颂洗兵。
黄河带,更泰山如砺,求世簪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