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昼(bái zhòu)的意思:白天、日间
不信(bù xìn)的意思:不相信、怀疑
割肉(gē ròu)的意思:割下肉来,比喻舍弃自己的利益或财产。
类求(lèi qiú)的意思:形容追求同一目标的人或事物很多。
声能(shēng néng)的意思:形容声誉迅速扬起,名声大噪。
失喜(shī xǐ)的意思:失去喜悦或失去快乐的心情。
衰翁(shuāi wēng)的意思:指年老体衰的人。
通都(tōng dū)的意思:指政府官员或统治者通达天下,治理得当。
闻声(wén shēng)的意思:指听到声音或消息后,立即做出反应或行动。
翕然(xī rán)的意思:形容人们心意一致,一致同意。
先师(xiān shī)的意思:指先人、前辈,特指对自己有很大影响和启示的老师或前辈。
先辈(xiān bèi)的意思:指在年龄、地位、学问等方面比自己高的人。
一夫(yī fū)的意思:指一个人,表示某一事物或情况只需要一个人即可完成。
英材(yīng cái)的意思:指人才出众,具备出色的才能和能力。
自古(zì gǔ)的意思:从古至今,自古以来。
作祟(zuò suì)的意思:指恶鬼或邪灵在人间作恶,引发不幸或困扰。
谓予不信(wè yú bù xìn)的意思:指对别人的话或事情持怀疑态度,不相信对方的说法或行为。
- 翻译
- 一旦有人挑起祸端,众人立刻跟随,白天繁华的城市也变得诡异异常。
人们直接将人肉割下喂给老虎,听到声音也能感应同类,如同寻找棕熊一般。
忽然听说前辈在清雪中遇见好运,老者也为之欣喜,发现自己的白发中出现了黑丝。
自古以来,杰出人才需要得到快乐和全面的培养,如果有人质疑这个观点,那就请向我的老师寻求证据。
- 注释
- 倡祸:挑起祸端。
翕然:迅速、一致。
通都:繁华的城市。
作祟:变得诡异。
割肉:直接割下人肉。
喂虎:喂食老虎。
类求:感应同类,寻找。
先辈:前辈。
清雪:好运或吉祥之事。
衰翁:老者。
黑丝:罕见的黑发。
英材:杰出人才。
乐育:快乐和全面的培养。
质:验证。
先师:导师或老师。
-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名为《十和(其一)》。从词汇和意境来看,这是一首表达对英才教育重视和传统文化继承的诗作。
“一夫倡祸翕然随”,通过一个人的举动引起整个群体的跟随,形象地描绘了模仿效仿的行为,也暗示了一种社会风气或潮流的影响力。“白昼通都作祟奇”,则是对这种现象的评价,用白昼(即白天)来比喻明显的事情,但却被人们当做稀奇的事物,这里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一种批评态度。
“割肉直将人喂虎,闻声能感类求罴”,这里通过极端的行为(割肉喂虎)来形容一种不顾一切、慷慨激昂的情操,而“闻声能感类求罴”则是对这种情操的赞美,认为它能够感动同类,甚至引起人们向往和追求。
“忽传先辈逢清雪,失喜衰翁有黑丝”,诗人提到前人的故事,其中“逢清雪”可能指的是一位前辈在雪地中留下的脚印,而“失喜衰翁有黑丝”则是对这位前辈的赞美之词,虽然年迈,但仍旧保持着不染尘俗的高洁品格。
最后,“自古英材须乐育,谓予不信质先师”,诗人强调了自古以来,对优秀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并且表达了自己对这方面的坚定信仰,不会轻易怀疑前辈们留下的教诲。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象征,传递出作者对于社会风气、人才培育以及文化传承等问题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展现了诗人高洁的人格魅力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