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宝鼎(bǎo dǐng)的意思:指宝贵的器物或重要的职位。
不识(bù shí)的意思:不了解或不认识
才锋(cái fēng)的意思:形容才华出众,能力出色。
呼嵩(hū sōng)的意思:指呼唤尊崇的人或物。
睿虑(ruì lǜ)的意思:睿智而深思熟虑的计划或决策。
生意(shēng yì)的意思:指商业活动、经营事务。
所期(suǒ qī)的意思:所期指的是期望、盼望的意思。
天子(tiān zǐ)的意思:指君主、皇帝,也用于比喻权力至高无上的人。
无补(wú bǔ)的意思:没有什么补益,无法弥补
献履(xiàn lǚ)的意思:指主动献出自己的鞋子,表示对他人的无私奉献和帮助。
阳生(yáng shēng)的意思:指阳光照射生长,比喻人或事物在良好的环境下得以发展壮大。
一线(yī xiàn)的意思:表示极为微弱或微小的差距或界限。
智水(zhì shuǐ)的意思:智慧如水,喻指智力高超、思维敏捷。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倪元璐在至日入贺时所作。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表达了对君主的忠诚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首句“不识阳生意,但观天子容”,以“阳”象征太阳,暗指君主,表达出诗人对君主的仰望之情。然而,“不识阳生意”,又透露出诗人对君主决策的担忧,因为君主的决策影响着国家的命运,而诗人却无法直接了解其背后的意图。
接着,“群谋各宝鼎,睿虑独黄钟”,将“宝鼎”比喻为各种谋略和建议,而“黄钟”则象征着君主的智慧和决策。这里通过对比,强调了君主个人的智慧在国家决策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暗示了君主在面对众多意见时的孤独和压力。
“献履既无补,呼嵩亦不庸”,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进言无效的无奈。在古代,臣子向君主进言时会先献上自己的鞋子,表示愿意为国效劳。然而,即使如此,诗人发现自己的建议并未得到采纳,甚至在君主面前高呼“嵩山之大”,也未能引起重视。这反映了君主决策过程中的局限性和臣子在其中的无力感。
最后,“所期添一线,智水与才锋”,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希望。他期待君主能够增加一丝明智的决策,如同在混沌中增添一线光明。同时,他也寄希望于君主能够利用智慧(智水)和才能(才锋),带领国家走向繁荣昌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象征和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君主的忠诚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政治的无奈和对理想状态的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奉送自强明府之官昆山
吴中大县数昆山,心定庭空亦不难。
多事要将无事治,万人须作一人看。
床头有易何妨读,琴上无弦不用弹。
况是威名贤太守,吏民谁敢半言谩。
送双渐之汉阳
楚国封疆最上流,夹江分命两诸侯。
何年南狩牙樯出,六月西来雪浪浮。
夏口楼台供夕望,晴川风物待春游。
可能频度渔阳曲,不负当年鹦鹉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