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叠·其二》全文
- 翻译
- 一根小小的木杖,被比拟为能使用千年,
一朵梅花,却足以让百人感到酸楚。
- 注释
- 尺棰:极小的木杖,这里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
拟:比拟,比喻。
千世用:千年都可用的东西。
一梅:一朵梅花。
足:足够,使……满足。
百人酸:让众多人都感到酸楚。
苦心:费尽心思,艰苦努力。
乍可:宁可,宁愿。
齑盐:细碎的腌菜,形容生活清苦。
粉骨:粉身碎骨,形容极度牺牲。
何须:何必,不需要。
鼎鼐:古代烹饪的两种器皿,这里泛指烹饪之事。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名为《十叠(其二)》。从这四句话来看,诗人表达了一种深沉而又略带哀愁的情感和思考。
“尺棰拟为千世用”一句,通过对古代丈量工具——尺棰的比喻,表明了诗人对于传承与持久利用的期待。尺棰作为计量工具,不仅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更象征着时间的流转和历史的沉淀。这里,“拟为千世用”则显露出诗人对文化遗产长久传承的渴望。
“一梅欲足百人酸”这句,则描绘了一种独特的情景——即便是冬日里那孤零零的一朵梅花,也能引起人们无限的感慨和赞美。梅花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赋予坚韧不拔、清高脱俗等象征意义,诗人这里借此表达了对精神追求的赞赏。
“苦心乍可齑盐里”一句,通过对古代士子研读经书时磨墨(即“齑盐”)的情形来比喻学习和思考的艰辛。这里,“苦心”指的是用尽心力去钻研学问,而“乍可”则表明了这种努力是值得的,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有所收获。
最后一句“粉骨何须鼎鼐间”,则进一步深化了前面对精神追求和文化传承的话题。这里,“粉骨”指的是将身体磨损至极致的地步,而“鼎鼐”则是古代祭祀时用来盛放牺牲动物的器皿,后常用以比喻高尚的品德或精神境界。这句诗意在表达,即便是付出极大的努力和牺牲,也不必然需要通过物质载体(如鼎鼐)来证明其价值。
综合这四句话,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文化传承、个人的精神追求以及知识学习的深刻认识。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赞赏和对艰辛努力的肯定,这些都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主题。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登慈恩塔
独上慈恩塔,疏怀亦慨然。
异朝多少事,不改旧山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