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僧归隐》
《送僧归隐》全文
宋 / 释文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道林身世一何閒,去似孤云不可攀。

若果怕人隐迹买山休买有名山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sēngguīyǐn
sòng / shìwénxiàng

sònglínshēnshìxiányúnpān

ruòguǒrénzhīyǐnmǎishānxiūmǎiyǒumíngshān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孤云(gū yún)的意思:指孤立无援的云彩,比喻孤独无助或与众不同。

买山(mǎi shān)的意思:指以高价买下山头或山脚下的土地,比喻不加考虑地购买或投资,没有经济价值或利益。

名山(míng shān)的意思:指有名的山峰或山脉,也用来形容有声望、有名望的人或事物。

怕人(pà rén)的意思:害怕他人,胆小怕事

若果(ruò guǒ)的意思:假如;如果

身世(shēn shì)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出身和背景。

一何(yī hé)的意思:表示程度或数量之大,常用于修饰形容词或动词。

隐迹(yǐn jì)的意思:隐藏自己的行踪,不让人发现

有名(yǒu míng)的意思:有名指的是名声大,广为人知。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文珦所作的《送僧归隐》。诗中以道林僧人为例,描绘了一个超凡脱俗、闲逸出尘的人物形象。"道林身世一何閒",开篇即表达对道林僧人生活的惊叹,他的生活状态仿佛与世无争,极其清闲。"去似孤云不可攀",进一步描绘僧人的飘然之姿,比喻他如孤云般自由自在,难以追寻。

接下来的诗句"若果怕人知隐迹",暗示了僧人选择归隐的原因,可能是为了避开尘世纷扰,保持内心的清净。而"买山休买有名山"则意味深长,名山虽美,但僧人追求的是不为人知的隐居生活,而非名利所累的热闹之地。

整首诗通过道林僧人的形象,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体现了诗人对超脱尘世、心灵宁静的追求。

作者介绍
释文珦

释文珦
朝代:宋

释文珦(一二一〇——?)(生年据本集卷一〇《看新历》“又看景定新颁历,百岁还惊五十过”推定),字叔向(影印《诗渊》册五页三七九八《宿山庵》署),自号潜山老叟,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早岁出家,遍游东南各地,游踪略见集中《闲中多暇追叙旧游成一百十韵》诗,有“题咏诗三百,经行路四千”之句,后以事下狱,久之得免,遂遁迹不出。终年八十馀。诗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潜山集》十二卷。事见集中有关诗篇。
猜你喜欢

重阳后三日再集采友堂

元卿夜启关,蜡屐集花间。

月静群鸦息,天高一雁还。

世情逢酒淡,客计向秋闲。

更有西山约,枫林叶正斑。

(0)

栈道中作

人行山上高,天在山中小。

圆晖易沉夜,初阳迟报晓。

马走山树巅,飞鸟出其下。

云连深洞迷,石缺危桥架。

七盘非险途,三秋足清景。

日夕留泉声,谁能辨喧静?

(0)

赋得枫叶微红近有霜

郭外西风绕岸斜,长林秋静有啼鸦。

微寒已入娟娟月,远色初分澹澹霞。

千里题书临白雁,重阳疏雨映黄花。

洞庭木叶伤心日,寂寞怀人在水涯。

(0)

贺九寺

树合若无路,傍寻有寺通。

远鸦翻夕景,一雁压春风。

石面雷批壑,松腰水掣空。

凭栏疑日月,不似楚吴中。

(0)

赵孝子歌

崇祯五年季冬夜,贼满山西武乡野。

悲风愁云动千里,杀人之父城门下。

念贼彼亦人之子,不肯容人代父死。

归语我友及里中儿,父仇不报,子活何为,愿假我斧,我必击之。

月黑鸡鸣,事不可迟。

亲族向前相泣语,百万骑中贼何处。

此贼胸前挂铜牌,此贼秣马在庭阶。

诸君且勿劝我住,我当畏圣贤,不畏虎与豺。

皇天怜孝复怜勇,须臾贼死不旋踵。

一贼既倒群贼惊,此儿何姓复何名。

自言身是赵庭举,吾奏上帝当歼汝,汝曹不孝复不忠。

朝廷恩泽二百六七十年中,何忍负之弯汝弓,况复孤人之子烹人翁。

骂毕投井井无水,七尺吾当全归耳。

至今山西武乡人,百里负米养其亲。

不见前村赵孝子,聂政荆轲安足拟。

(0)

李宾山松歌

黄冠万事已如扫,忽尔入林生旧恼。

小松无数不成材,龙子龙孙尽麻藁。

蓬颓蔓委不作气,䵤憔苟具培塿保。

保此枝条千百年,几时鳞甲摩苍天。

安能含吐风云作雷雨,不如藿蘼野草徒芊芊。

春生秋死无关系,安于蹙踏人不怜。

(0)
诗词分类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诗人
梁同书 周敦颐 嵇康 张鷟 王沂孙 宗泽 程钜夫 程恩泽 刘希夷 曹寅 范云 邓廷桢 宋应星 岳飞 张泌 左思 毕沅 刘大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