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望 文 脊 怀 瞿 硎 先 生 宋 /姚 辟 文 脊 山 中 姓 已 逃 ,江 城 争 美 少 微 高 。应 知 司 马 来 窥 鼎 ,便 学 春 人 去 种 桃 。海 上 音 书 断 鸿 雁 ,洞 中 吟 啸 伴 猿 猱 。鹿 裘 谁 识 先 生 志 ,却 把 虚 词 倚 伏 滔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洞中(dòng zhōng)的意思:指陷入困境或进退维谷的境地。
断鸿(duàn hóng)的意思:指鸿雁断绝,形容友情或亲情的断绝。
海上(hǎi shàng)的意思:指在海上,常用来形容船只在海上航行。
鸿雁(hóng yàn)的意思:比喻亲友离别或相思之情。
江城(jiāng chéng)的意思:指大江流域中的城市,特指长江流域的城市,也可泛指美丽的城市。
窥鼎(kuī dǐng)的意思:窥视权力,企图篡夺。
鹿裘(lù qiú)的意思:指用鹿皮制成的裘衣,比喻富贵荣华的生活。
秦人(qín rén)的意思:指有勇无谋的人,形容只有勇气而缺乏智慧的人。
少微(shǎo wēi)的意思:微小到极点,极少量
司马(sī mǎ)的意思:指能力出众、有才华的人。
先生(xiān shēng)的意思:先生一词可以指代男性,也可以指代受过教育、有地位的人。在古代,先生一词常常用来尊称有学问、有才干的人。
虚词(xū cí)的意思:虚词是指在句子中没有具体意义,主要用于连接、修饰、补充、限定或表示语气等的词语。常见的虚词有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等。
倚伏(yǐ fú)的意思:依靠、倚赖、依仗。
音书(yīn shū)的意思:指音乐和书籍,也可指音乐和文学。
吟啸(yín xiào)的意思:高声吟唱或大声呼喊。
猿猱(yuán náo)的意思:指人的行为举止像猿猴一样粗野、无礼。
- 注释
- 文脊山中:指隐居的地方。
姓已逃:隐士已经离去。
江城:江边的城市。
少微高:地位不高但受人瞩目。
司马:古代官职,此处可能暗指权贵。
窥鼎:觊觎权力。
秦人:秦朝人,常用来象征隐退。
种桃:种桃花源,比喻隐居。
海上音书:远方的书信。
断鸿雁:书信中断绝,如鸿雁不再飞来。
洞中:深山洞穴。
猿猱:猿猴。
鹿裘:鹿皮做的衣服,象征简朴生活。
先生:对学者或隐士的尊称。
虚词:空洞的名声。
倚伏滔:在波涛中起伏,比喻命运无常。
- 翻译
- 文脊山中的隐士已经远遁,江城的人们竞相赞美那微小而高的地位。
想必知道司马会来窥探权力,就如秦人退隐种桃以避世。
海上的书信如同鸿雁断绝,洞穴中只有猿猴的吟啸作伴。
鹿皮衣裳谁能理解先生的志向,他却只把虚名当作波涛中的浮沉。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姚辟对文脊山中瞿硎先生的怀念之作。首句“文脊山中姓已逃”,描绘了瞿硎先生隐居避世的场景,暗示其已远离尘嚣,隐姓埋名。次句“江城争美少微高”则以江城中人们仰慕瞿先生的道德风范,比喻他的声名之高,如同星辰般璀璨。
第三句“应知司马来窥鼎”,运用典故,暗示瞿先生的才学如同司马迁般卓著,引人瞩目。第四句“便学秦人去种桃”,借秦人种桃的典故,表达先生淡泊名利,追求隐逸生活的志向。
第五句“海上音书断鸿雁”,表达了诗人与瞿先生音信不通的遗憾,暗示先生身处偏远之地,难以联络。第六句“洞中吟啸伴猿猱”,进一步描绘先生在深山中的生活,与猿猴为伴,吟啸自乐,生活孤寂而自在。
最后一句“鹿裘谁识先生志,却把虚词倚伏滔”,感慨世人未能真正理解先生的高尚情操,他所穿的鹿皮衣或许只是表象,而内心深处的志向却被世人忽视。整首诗通过描绘瞿硎先生的隐逸生活和高尚品格,表达了诗人对其深深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