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淹所赋恨,未必识冯衍。
甘从伯伦醉,久忘子夏战。
白首(bái shǒu)的意思:指头发变白,代表年老。形容忧虑、思念等情感所累积的结果。
伯伦(bó lún)的意思:指人的年龄或地位比较大的父亲、长辈或上级。
不羡(bù xiàn)的意思:不嫉妒别人的成功或优点。
从伯(cóng bó)的意思:指表面上看是尊敬的称呼,实际上却是冷嘲热讽的意思。
公何(gōng hé)的意思:公平正义,无可厚非
贵公(guì gōng)的意思:指高贵的人或地位尊贵的人。
何必(hé bì)的意思:表示某种行为或做法没有必要或没有意义。
攀附(pān fù)的意思:指为了谋取个人利益或站在更高的位置上,依附于他人或事物,借助他人或事物来提升自己的地位或权势。
请托(qǐng tuō)的意思:指通过请求或者托人帮助来解决问题或达到目的。
天谴(tiān qiǎn)的意思:指上天对罪恶行为进行惩罚的象征
同归(tóng guī)的意思:指多个人或多个事物最终走向同一个结局或归宿。
未必(wèi bì)的意思:不一定,可能不
宣明(xuān míng)的意思:公开宣布或宣扬真理,揭示事实真相。
元亮(yuán liàng)的意思:形容光亮耀眼,也可用来形容人的才华出众。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时期的文学家方回所作,属于《杂兴十二首》的第十一首。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矛盾与不平,以及对功名利禄的冷淡态度。
“请托或有求,攀附谓可羡。”一句表明了当时社会中人们对于权力和地位的追求,而这种追求往往需要通过依附权贵来实现。接下来的“不羯复不求,贵公何必见。”则显示出诗人对此种现象的淡然与超脱态度。
“耻折元亮腰,免向宣明面。”这两句中,“耻”字表达了诗人的羞愧之情,暗指自己可能曾经为了达到某些目的而做出不值得自豪的事情。元亮和宣明可能是当时的权贵或名士,但诗人表示对此类人物并不感兴趣。
“江淹所赋恨,未必识冯衍。”这里提到的“江淹”应指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江淹,他以善写哀怨之情著称。诗人通过这句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无奈,但同时也感受到自己的悲凉可能并未被理解。
“甘从伯伦醉,久忘子夏战。”这两句中,“甘从”、“伯伦”可能是诗人朋友或同道中人的名字,或者是对某种生活态度的隐喻。诗人通过“甘从伯伦醉”表达了对世事的淡漠,以及在酒精的作用下暂时忘却忧愁。而“久忘子夏战”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逃避现实的意境。
最后,“白首尔同归,自作岂天谴。”诗人以“白首”形容自己已到老年,表达了一种对生命无常、功名虚幻的感慨。同时,“岂天谴”则隐含着一种宿命论的观点,即认为个人的遭遇是由命运所决定,不可抗拒。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诗人内心的独白,展现了一个在动荡时代背景下,对功名利禄持有超然态度,同时对社会现实和个人宿命深感无奈与悲凉。
浅色縠衫轻似雾,纺花纱袴薄于云。
莫嫌轻薄但知著,犹恐通州热杀君。
路傍埋骨蒿草合,壁上题诗尘藓生。
马死七年犹怅望,自知无乃太多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