隼眦看无物,蛇躯庇有鳞。
《虫豸诗.蟆子三首·其二》全文
- 注释
- 晦景:阴暗的环境。
权藏:暂时隐藏。
毒:这里指害人的本性。
明时:光明正大的时候。
不劳:无需。
生诟怒:产生愤恨。
祗足:只足够。
助酸辛:增加辛酸的情感。
隼眦:鹰的眼角,比喻高傲的眼神。
看无物:看不起任何事物,极其傲慢。
蛇躯:蛇的身体,比喻狡猾或危险的存在。
庇有鳞:保护那些弱小或同类,'有鳞'代指其庇护的对象。
天方:上天正在。
刍狗: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用后即弃,比喻微不足道。
我:诗人自指。
甘与尔:愿意和你。
相亲:亲近。
- 翻译
- 在阴暗处隐藏着毒性,但在光明之时却敢伤人。
不必费力去激起怨恨,只足以增添辛酸。
像鹰眼一般睥睨万物,蛇身下却庇护着鳞片之属。
上天视我如刍狗般卑微,我却甘愿与你亲密相依。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名为《蟆子三首(其二)》。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写虫豸(古时指的是一种小动物,现在通常指老鼠)的诗歌。诗中的每一句都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这只虫豸的特性和行为。
"晦景权藏毒,明时敢噬人。" 这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虫豸的狡猾与凶猛,它在暗处潜伏,对人类构成威胁。
"不劳生诟怒,祗足助酸辛。" 这里表达了虫豸不轻易显示自己的愤怒,但当它攻击时,却是全力以赴,带着强烈的仇恨。
"隼眦看无物,蛇躯庇有鳞。" 这两句描写了虫豸的外貌特征,它有着像蛇一样的身体和坚硬的鳞片,以及它那锐利的眼神仿佛在观察周围环境。
"天方刍狗我,甘与尔相亲。" 最后一句则表现出诗人对虫豸这种生灵的同情和理解,虽然它可能被视为不洁,但它也有自己的生存方式和社会结构。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比喻,不仅展现了元稹在观察自然界中的独特眼光,也体现了他对生命多样性和平等性的深刻理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咸宁陈令完夫移官吴郡
蒿莱东郭居,长者车成辙。
礼经尚往来,岂为我辈设。
临分怀出饯,津远舟速发。
十月雁啼寒,沧波洒微雪。
送君一樽酒,孤饮聊耳热。
会取屈平书,商声歌九阕。
开正到吴郡,旸暖张灯节。
两地见梅花,相思不同折。
官闲羁绁□,陈迹得搜阅。
虎去丘隧空,燕惊宫火灭。
廊倾罢鸣屧,兰斸香径绝。
逮□故时人,唯馀剑池月。
名城见图绘,丹墨殊灭裂。
细与赋新诗,长封寄天末。
老狐首丘志,客子敢忘越。
未死定归东,柴荆昼常闭。
右军领妙语,年大不堪别。
况复鱼鸟情,飞沈方此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