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以“闻雁有感”为题,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徐搢珊所作。诗中通过描绘听到江上雁声时的哀伤情绪,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深刻共鸣。
首句“悲闻江上雁声残”,开篇即点明了主题——雁声的哀伤。雁,作为候鸟,其南迁北徙的季节性迁徙,往往与人的离别、思乡之情相联系。此处的“残”字,不仅指雁声的衰弱,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凄凉与哀愁。诗人仿佛能感受到雁群在长途迁徙中的疲惫与无助,这种共鸣让读者也能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悲凉。
次句“袖掩双眸泪暗弹”,进一步描绘了诗人面对雁声时的反应。他用手遮住双眼,泪水却无声地滑落。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以及对雁声所引发的悲伤难以抑制。袖掩双眸的动作,既是一种自我保护,也是对情感的释放,体现了诗人深沉而复杂的内心世界。
后两句“霜信未经先折翼,不曾入耳已心酸”,则将情感的表达推向了更深层次。诗人并未直接描述雁群遭遇的具体困难,而是通过“折翼”和“心酸”这两个词,巧妙地传达出雁群可能面临的挑战与痛苦。这里的“霜信”可能象征着即将到来的寒冷季节,预示着雁群将面临更加艰难的旅程。然而,即便如此,雁群依然勇敢地飞翔,这背后蕴含的是对生命的坚韧与对未来的希望。诗人通过这样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生命困境中仍保持坚韧不拔精神的敬佩与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紧密相连,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人类情感的深刻洞察。在哀而不伤的氛围中,传递出对生命坚韧与希望的颂扬,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于人生境遇与内心情感的共鸣与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哭耿子庸·其二
我是君之友,君是我之师。
我年长于君,视君是先知。
君言吾少也,如梦亦如痴。
去去学神仙,中道复弃之。
归来山中坐,静极心自怡。
大事苟未明,兀坐空尔为。
行行还出门,逝者在于斯。
反照未生前,我心不动移。
仰天一长啸,兹事何太奇。
从此一声雷,平地任所施。
开口向人难,谁是心相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