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虫亦非鸟,蝙蝠状独奇。
又有可奇者,孤眠寺榻西。
蝙蝠(biān fú)的意思:比喻两面三刀、见风使舵的人。
病身(bìng shēn)的意思:指身体生病。
不与(bù yǔ)的意思:不互相交流或接触
超然(chāo rán)的意思:超越尘世,超脱于尘俗之外。
出意(chū yì)的意思:通过出人意料的手段取得胜利或成功。
出山(chū shān)的意思:离开山林,进入社会活动;指人从隐居状态中走出来,重新投入社会。
飞鸣(fēi míng)的意思:指鸟儿飞翔时发出的鸣声,形容欢快、喜悦的心情。
高飞(gāo fēi)的意思:指事物或人物的发展或进步迅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或程度。
昏黄(hūn huáng)的意思:形容光线昏暗,色彩暗淡。
若不(ruò bù)的意思:如果不是,如果没有
山外(shān wài)的意思:指远离尘嚣、宁静幽远的地方。
谈笑(tán xiào)的意思:轻松愉快地交谈、笑谈。
闻知(wén zhī)的意思:得知、听说
小弱(xiǎo ruò)的意思:指力量弱小,容易被欺负或压制。
意外(yì wài)的意思:不可预料或预期的事情
与闻(yù wén)的意思:从传闻中得知,没有亲眼目睹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傍晚,师竹拜访友人伍硕甫后,一同泛舟西湖的情景,其中特别提到了在寺庙前放飞蝙蝠的趣事。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处,以及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
首先,“非虫亦非鸟,蝙蝠状独奇”两句,诗人将蝙蝠的独特形态与一般的昆虫和鸟类相区别,强调其独特的生物特征。蝙蝠虽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飞行生物,但其独特的飞翔方式和夜间活动习性,使其在自然界中显得尤为独特。
接着,“又有可奇者,孤眠寺榻西”则引入了一种更为生动的情境,描述了一只蝙蝠独自在寺庙西侧的榻上休息,这一场景既神秘又充满诗意,为后续事件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谈笑群客至,若不与闻知”表现了友人之间的轻松愉快,即使有访客到来,也并未影响他们自在的交谈,体现了深厚的情谊和生活的随意性。
“岂病身小弱,我为袖携归”一句,可能是在描述诗人或友人将蝙蝠带回家的情景,通过这一行为,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同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微妙而和谐的关系。
最后,“昏黄出山外,超然忽高飞。飞鸣出意外,此类犹知时”四句,描绘了蝙蝠在黄昏时分从山外飞出,自由翱翔于夜空中的景象。蝙蝠的飞行不仅展现了其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也暗示了生命在特定时刻的觉醒和自由。同时,诗人通过“飞鸣出意外”的描述,赋予了这一场景以诗意的想象空间,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图景,以及对生活细节的深刻感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问讯南州守。怅吾生、今非昔比,后犹今否。
涉尽风涛凭个甚,一瓣心香在袖。
人竞说、顽哉此叟。
识破荣途皆幻境,只形骸、已累它何有。
姑勉尔,应之手。休烦太卜勤占候。
怕漂零、江湖易老,光阴难又。
兔魄初生人初度,期共婵娟长久。
赖此月、于人犹厚。
燕颔封侯非我事,早携书、归卧吾庐旧。
渝此约,有如酒。
红杏西邻树,过墙无数花。
相烦问春色,端的属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