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鬼神(guǐ shén)的意思:指神秘、超自然的力量或存在。
毁誉(huǐ yù)的意思:指人们对一个人或事物的评价,有好有坏,有赞扬有批评。
谩言(màn yán)的意思:指毫无根据或无中生有的谣言、谬论或诽谤。
弃材(qì cái)的意思:抛弃有用的人才或材料
身后(shēn hòu)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事物在另一个人或事物之后,引申为对某个人或事物的评价或看法。
收拾(shōu shi)的意思:整理、整顿、整治
俗子(sú zǐ)的意思:指平凡庸俗、缺乏修养的人。
随人(suí rén)的意思:随着他人的意愿行事,没有自己的主见。
问天(wèn tiān)的意思:指发出悲痛或愤怒的呼声,向上天诉说自己的不满或苦难。
文字(wén zì)的意思:指书面语言,也指文字的能力和技巧。
幸免(xìng miǎn)的意思:避免遭受不幸或灾祸。
胸中(xiōng zhōng)的意思:指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思想、情感或抱负。
舆薪(yú xīn)的意思:指众人的意见和声音,也指舆论和声望。
缁衣(zī yī)的意思:指黑色的衣服,也比喻清贫的生活。
醉乡(zuì xiāng)的意思:指陶醉于美好的境地,忘却尘世的烦恼。
醉乡春(zuì xiāng chūn)的意思:形容人们陶醉于美好的春天景色之中,享受春天带来的愉悦和喜悦。
- 翻译
- 被抛弃的木材有幸未被当作柴火,我穿着黑色僧衣离开洛阳的尘土。
随着年龄增长,我才真正享受清闲的生活,那些无谓的玩笑话就随别人去说吧。
如果想在身后留下名声,唯有通过文字;了解我内心世界的,只有鬼神。
无需世俗之人费心评价,我只向天空祈求永远沉醉在醉乡的春天。
- 注释
- 弃材:被抛弃的木材。
幸免:有幸未被。
杂舆薪:当作柴火。
缁衣:黑色僧衣。
洛尘:洛阳的尘土。
渐老:随着年龄增长。
得閒:享受清闲。
谩言:无谓的玩笑话。
随人:随别人说。
身后:身后名声。
须:需要。
文字:通过文字。
胸中:内心世界。
俗子:世俗之人。
轻:轻易。
毁誉:评价。
醉乡春:醉乡的春天。
-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李觏的作品,名为《书怀寄介夫》。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他对生活态度的表达。
“弃材幸免杂舆薪”,此句表现了诗人对于身处喧嚣尘世中的不适与无奈,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幸运地避开了一些是非和麻烦的感慨。这里的“弃材”象征着被社会所抛弃的人或事,而“杂舆薪”则形容了纷争不断的社会现实。
“收拾缁衣出洛尘”,诗人表达了一种脱离世俗纷扰,追求清净生活的心愿。“收拾缁衣”意味着整理心绪,而“出洛尘”则是要离开尘世的喧嚣和污浊。
“渐老得閒才是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诗人越来越感到闲适和宁静,这种状态已经成为他的本性。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生活态度的一种转变,从年轻时的忙碌到后来的淡定和自在。
“谩言成谑且随人”,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流行的虚假话语持有批评态度,这些空洞无意义的话语随着时间而流转,却往往被人们所接受和传播。
“能传身后须文字”,这句话强调了文学作品对于传承个人价值和精神的重要性。诗人认为通过文字可以留下自己的思想和智慧,超越时空的限制。
“要识胸中只鬼神”,这里的“鬼神”指的是心中的智慧和灵感。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内在世界的重视,他相信真正的认识和理解来自于内心的深处。
“俗子不劳轻毁誉”,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对于社会评价的一种超然态度。他认为普通的人不必为世人的毁誉所困扰,应保持自我,不随波逐流。
最后,“问天长乞醉乡春”,诗人希望能够从自然中得到永恒的答案,并且渴望在春天这美好的季节里沉浸于酒精的欢愉之中,以此来逃避世俗的纷争和烦恼。
总体来说,这首诗反映了李觏对内心世界的追求,以及他对于外界喧嚣的超脱态度。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宁静,追求精神寄托的愿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芙蓉峰下有梵宫曰智者禅苑寺左右塘莲花盛开僧与文士赓和者多予次其韵
冯夷仙人冰玉莹,绿盖云鬟踏明镜。
嫣然一笑隔烟波,露湿胭脂容貌正。
道人心地亦清雅,不染淤泥出正定。
岂无奇士同品题,亦有山僧共涵泳。
芙蓉山色秋更癯,斜日黯红愁对影。
唤回西子昔年梦,淡妆浓抺娇相并。
不向湖山逞颜色,天香槁死无人境。
有如禅僧懒出游,白首甘心老乡井。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