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分(bù fēn)的意思:不加区分,不作区别
翻作(fān zuò)的意思:指改变或转变原来的状态或形式。
个中(gè zhōng)的意思:指事物中的一部分或其中的一种情况。
海波(hǎi bō)的意思:形容大海波澜起伏,比喻事物变化无常或动荡不安。
即此(jí cǐ)的意思:指此时此刻,表示事物发生或存在的具体时间和地点。
见闻(jiàn wén)的意思:指所见所闻的事物和情况。
觉知(jué zhī)的意思:觉察、知道。
客中(kè zhōng)的意思:指在他人的地盘上,客人应当遵守主人的规矩。
声色(shēng sè)的意思:形容人们的行为举止繁忙且喧闹,没有节制。
体用(tǐ yòng)的意思:体用是一个形容词词组,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体格健壮、能够派上用场。
无事(wú shì)的意思:没有事情发生,平静无事
无妨(wú fáng)的意思:没有妨碍,没有影响
作客(zuò kè)的意思:在他人家中作客,暂时寄居。
-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的视角,探讨了见闻觉知的本质与内在的真理。首句“即此见闻非见闻”,意味着直接体验到的事物并非我们通常理解的感官输入,而是超越了表面现象的深层认知。接着,“无馀声色可呈君”则指出,无法通过言语或形式将这种超然的体验完全传达给他人,因为真正的领悟是个人内在的觉醒。
“个中若了全无事,体用无妨分不分”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内心的平静与事物本质的统一,即当一个人彻底理解了事物的本质时,便能实现内心的平和,不再受外在事物的影响。这里强调的是体(内在)与用(外在行动)之间的和谐,无论是否区分它们,都能达到内心的自由与宁静。
“见闻觉知本非尘,识海波中自昧身”则揭示了见闻觉知的真正意义,并非外界的干扰或障碍,而是内心深处的自我认知过程。这里的“识海波中自昧身”形象地描绘了人在自我认知过程中的迷茫状态,如同在识海的波涛中迷失自我。
最后,“状似碧潭波沫覆,灵王翻作客中宾”以碧潭波澜比喻内心的平静与波动,波沫象征着内心的波动与迷惑。这句话暗示了即使在内心深处的平静中,个体也可能会因自我认知的局限而感到困惑,仿佛是灵王在客居中成为宾客。整体而言,这首诗引导读者深入思考内在的自我认知与超越表面现象的真理。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歙北有山曰飞布甚奇山下江氏世居之山旧有主簿庙以结兵禦寇之功而江氏实主其祀今江氏之老曰嗣器其家以殷实徙京师从子韶入为京学生尝及见予予过歙欲访江氏适以疾不果赋此寄之
一峰高耸碧嶙峋,一族相延几百春。
庙守甘棠思歙簿,家传乔木自江人。
幸瞻日月分馀照,渐觉诗书起后尘。
多病未酬鸡黍约,不辞题句托双鳞。
仆家徽之篁墩有晋循吏陈忠臣之祠第在焉土人尝更名黄以避巢贼之荼毒袭称至今仆近复篁墩之号而翰长镜川先生作十绝非之仆亦未敢以为是也谨次韵随章奉答幸终教之·其三
贼巢能识识中文,亥豕宁无辨几分。
珍重墩头贤父老,果然谈笑却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