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佛本无相,为僧却要钱。
- 注释
- 作:成为。
佛:佛教中的最高境界或修行者。
本:本来。
无相:没有固定的形象或形式。
为:为了。
却:转折连词,表示对比。
要:需要或追求。
钱:货币,这里指财物。
岂:难道。
人:人。
割舍:放弃、舍弃。
结:形成。
恶因缘:不良的因果关系,恶业。
- 翻译
- 做佛原本没有固定的形态,作为僧人却追求财物。
难道就没有人能放下执着,去断绝这种造下恶业的因缘。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昴英的作品,名为《行者了宽等题钱买度牒疏四章(其三)》。诗中的每个字都蕴含深意,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不平之处。
“作佛本无相,为僧却要钱。”这两句直接指出了宗教领域内的某种矛盾现象。佛教追求的是心灵的超脱和解脱,但在现实中,却往往成为一种形式主义,甚至是为了获取物质利益的手段。诗人用“作佛本无相”表达了佛教追求精神层面的清净无为,而“为僧却要钱”则揭示了一种对立的现实,即寺院中僧侣们往往以各种方式向信徒索取金钱。
“岂无人割舍,为结恶因缘。”这两句则是对上述矛盾现象的一种深刻反思。诗人质疑,难道没有人能超越物质的束缚,割舍这种贪婪的欲望吗?“为结恶因缘”则指出,这种追求金钱的行为,不仅破坏了宗教的纯洁性,也可能导致更多的不良后果和错误的因果链。
整首诗通过对比佛法本质与现实操作之间的差距,表达了诗人对于当时寺院中一些不正之风的批判态度,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宗教精神内涵的深刻理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用葵轩送定叟平时兄弟间首句送季永弟赴省
平时兄弟间,如友相箴规。
每于和顺中,切切而偲偲。
笔砚三十年,风雨无停披。
草衣而粝食,穴坯而败帷。
子文实胜仆,而我先子飞。
子不以脱穫,便废锄与犁。
有文绩如丝,有锋利如锥。
拓开大规模,不作小干枝。
果然升春官,粗惬心所期。
对床味可永,今又征行西。
此别固不惜,岂无深长思。
庭萱日就芜,门户一线微。
子若不努力,谁与相扶持。
文章但平易,毋以骄出之。
共登青云程,了此一段奇。
却归坐北窗,脱去名利羁。
于皇太极蕴,力与求真知。
和陶与殷晋安别韵送陈顺之赴官
子往治畿邑,趣装亦良勤。
惠然来过我,话别更情亲。
顾我老且病,已与死为邻。
独思陪胜侣,倍觉惜清晨。
忍唱阳关彻,与子从此分。
愿子且少驻,醉我瓮头春。
子虽未宦达,意气已凌云。
今去天尺五,腾上岂无因。
要无求速化,切莫虑长贫。
抱才能自重,何患不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