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薋菉葹,欲播蕙芷馨。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道本(dào běn)的意思:道德的根本准则或原则。
遁世(dùn shì)的意思:遁世是一个汉语成语,指的是躲避尘世纷扰,远离尘嚣,过一种隐居的生活。
浮俗(fú sú)的意思:指人的品味或行为轻浮、庸俗,不符合社会道德和价值观。
高明(gāo míng)的意思:高明指的是聪明、智慧、才智出众。
何况(hé kuàng)的意思:更不用说;更何况
鸿冥(hóng míng)的意思:鸿冥意为宏伟壮丽、辽阔深远,形容景物或事物的规模巨大、气势磅礴。也可指人的胸怀宽广、志向高远。
近名(jìn míng)的意思:指名字或称号相近,但实际上差别很大。比喻表面相似,实际不同。
乐群(lè qún)的意思:指喜欢和他人一起活动、交往的人。
平实(píng shí)的意思:平稳实在,不浮夸。
如何(rú hé)的意思:表示询问或描述做某事的方法或步骤。
神鬼(shén guǐ)的意思:形容事物神秘莫测,超乎寻常。
所以(suǒ yǐ)的意思:因此,由此推断出的结果。
为善(wéi shàn)的意思:指言行端正、品行良好,乐于助人,做善事的意思。
先哲(xiān zhé)的意思:指古代有德行、有学问、有智慧的先贤。
相与(xiāng yǔ)的意思:相互交往、相互往来。
心骨(xīn gǔ)的意思:指人的精神支持和坚定的意志。
虚声(xū shēng)的意思:指没有实际行动或作为的声音,只是嘴上说说而已。
以先(yǐ xiān)的意思:超越、领先、在某方面排在前面
哲言(zhé yán)的意思:指有智慧和见识的言论或格言。
志士(zhì shì)的意思:指有志向、有抱负的人,特指愿意为国家或社会事业奋斗的人。
至道(zhì dào)的意思:指最高的道德准则或最高的境界。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释函可所作的《冬日偶成十首》中的第八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道德修养和行为准则的深刻思考。首句“知美斯已恶”意味着认识到美好的事物,同时也明白其中蕴含的瑕疵或缺陷。接着,“何况乐群称”则指出在享受群体生活的同时,也应警惕因过度追求名声而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至道本平实,神鬼忌高明”两句,强调了真正的道理在于朴实无华,而过于高调的行为往往会引起神鬼的忌惮或不悦。这反映了诗人对于低调行事、避免招致非议的哲学思考。
“所以先哲言,为善无近名”进一步阐述了先贤们的教诲——做好事不应追求名声,真正的善行应该是出于内心的真诚,而非为了获得外界的认可。这种观点体现了诗人对于道德实践的深刻理解,即真正的美德不应被世俗的评价所左右。
后半部分“如何薋菉葹,欲播蕙芷馨”使用了比喻手法,将杂草(菉葹)与香草(蕙芷)进行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风气的担忧,以及希望人们能够像香草一样散发出正直与美德的气息,而不是被杂草般的负面行为所影响。
“志士宝心骨,浮俗吠虚声”则赞扬了志士仁人坚守内心的价值观,不受浮躁世俗的干扰,而那些追逐虚名的人则如同吠叫的狗,徒增喧嚣。这表明了诗人对于高尚人格的推崇,以及对社会上浮躁风气的批判。
最后,“安得遁世俦,相与效鸿冥”表达了诗人渴望找到志同道合的隐士,一同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远离尘世的纷扰。这反映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思考,探讨了道德修养、社会风气和个人追求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人格和社会理想的深刻洞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记园中草木十一首和二苏·其一
车马交五衢,杜门避时彦。
抱此草木质,间心察蕃变。
确荦治其秽,未觉荷锄倦。
浊醪且独斟,饮罢席自捲。
中年无姬侍,卉物同嬿婉。
虽无宾从欢,幽兴聊自遣。
柴门有帘幕,牵牛为垂幔。
何必羡金张,朱户罗戚畹。
迩来懒是真,入山已恨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