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持衡(chí héng)的意思:保持平衡、公正。
分职(fēn zhí)的意思:指在一个团体或组织中,根据各自的职责和能力,分别担任不同的职务或角色。
分明(fēn míng)的意思:明显、清楚
光天(guāng tiān)的意思:指天空明亮无云的状态,也比喻公正无私的品质。
海底(hǎi dǐ)的意思:指深海的底部,也用来比喻事物隐藏的地方。
科甲(kē jiǎ)的意思:
◎ 科甲 kējiǎ
[imperial examinations] 科举。因汉唐时举士考试分甲、乙等科。也指科举出身的人空中(kōng zhōng)的意思:形容虚构的事物,没有实际基础。
奎光(kuí guāng)的意思:形容光亮明亮、闪烁的样子。
老大(lǎo dà)的意思:指某个团体或群体中的最高领导者,也可以指家庭中的长子。
马神(mǎ shén)的意思:指能够驾驭马匹的人,也可比喻在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具有出众的能力和造诣的人。
名姓(míng xìng)的意思:指人的名字和姓氏。
趋陪(qū péi)的意思:追随、附和别人的意见或行动。
少年(shào nián)的意思:指年纪轻的男孩子或青年人。
省闱(shěng wéi)的意思:指节省开支或减少浪费,也可指减少繁琐的程序或手续。
天咫(tiān zhǐ)的意思:天咫是一个古代神话中的词语,原指天空和地面之间的距离,后来引申为极远的距离或无法逾越的障碍。
夜分(yè fēn)的意思:夜晚分开,指夜深人静的时候。
咫尺(zhǐ chǐ)的意思:指距离非常近,形容事物或人之间的距离极短。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东阳在参加春闱(科举考试)时所作,表达了一位考官对考试过程及自身职责的深刻体会。
首联“省闱分职重持衡,十载趋陪两度行”,描绘了考官在省试中负责公正评判的重任,以及他十年间两次参与这一重要工作的经历。这里的“持衡”比喻公正评判,体现了考官对于选拔人才的庄重态度和责任感。
颔联“满地奎光天咫尺,隔帘人语夜分明”,运用了象征手法,以“奎光”比喻科举考试的光芒,暗示通过考试选拔出的人才如同满天星斗,而“咫尺”与“隔帘”则形象地表达了选拔过程的神秘与距离感,同时“人语夜分明”则暗示了考试期间的紧张氛围和考官们对考生的细致聆听。
颈联“空中万马神俱骤,海底遗珠梦亦惊”,进一步深化了考试的激烈竞争和选拔的难度。这里将众多考生比作“空中万马”,形象地展现了竞争的激烈;“神俱骤”则强调了考官在评判时的专注与快速反应;“海底遗珠梦亦惊”则表达了对优秀人才可能被遗漏的担忧,同时也暗示了考官在评判时的谨慎与警觉。
尾联“科甲少年今老大,耻将名姓托群英”,诗人以自己为例,表达了对年轻时参与科举考试的感慨,以及对自己年岁已长却仍未能取得理想成绩的自嘲。同时,“耻将名姓托群英”则流露出一种不甘心、不满足于现状的心态,体现了诗人对于个人成就的追求和对公平公正选拔人才的坚持。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反映了科举考试的严苛与公正,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我成长、社会公平以及人才选拔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