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璧还投鹊,镕金恨作犁。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璧还(bì huán)的意思:归还宝石或珍贵之物,比喻归还已久的物品或偿还长期债务。
扶杖(fú zhàng)的意思:扶持和支持老年人
羹藜(gēng lí)的意思:指人民的生活安定、国家的繁荣昌盛。
好语(hǎo yǔ)的意思:指言辞美好、善良的话语。
角犀(jiǎo xī)的意思:形容人才出众,非常有才华。
徒歌(tú gē)的意思:指徒步漫游在山野之间,吟唱歌曲,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文豹(wén bào)的意思:指文采出众、才华横溢的人。
晓月(xiǎo yuè)的意思:晓月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明亮的月光。它常用来比喻清澈明亮的心灵或高尚的品质。
行吟(xíng yín)的意思:指背诵或吟诵诗文时行走徘徊的样子。
野饭(yě fàn)的意思:指在野外吃饭,比喻艰苦、简陋的生活状况。
秃角犀(tū jiǎo xī)的意思:指人的头发稀疏、头顶光秃的样子。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洪炎所作的《次韵公实喜晴二首(其二)》。诗中描绘了诗人面对自然与人生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首联“持璧还投鹊,镕金恨作犁”,以“璧”和“鹊”、“金”和“犁”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遗憾。璧本为珍贵之物,却要投向鹊鸟,象征着美好的东西被无情地抛弃;镕金本应铸就华美之器,却最终成了耕田的犁,寓意才华未能施展,理想落空。
颔联“行吟乘晓月,扶杖入春泥”,描绘了诗人清晨漫步,吟咏诗歌的情景,同时又踏入了春日的泥泞之中,既展现了诗人的高雅情操,也暗示了前行之路的艰难与不平坦。
颈联“愿学怀文豹,终惭秃角犀”,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贤士的仰慕之情,希望像怀文豹那样智慧而优雅,但又自惭不如,暗含对自己才能的谦逊评价。
尾联“徒歌无好语,野饭只羹藜”,则流露出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无奈与苦涩。即使歌唱,也找不到动听的话语;只能以野菜为食,羹汤中只有藜菜,形象地描绘了生活的艰辛与朴素。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现实困境的反思,以及在逆境中保持高洁品格的坚韧精神。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闻思大士入定相善财童子致恭揭谛神后卫因为之赞
幪头叠足,敛目而禅。闻思尽处,当念超然。
不起于座,遍群生前。如行空月,影落百川。
提孩念道,访求知识。海山绝处,慈容忽觌。
一俛仰间,今吾非昔。回首百城,山川历历。
大士俨若,非空非有。毁赞莫及,孰卫孰守。
唯此力人,雄风赳赳。是亦孔门,禦侮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