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梁李二明府》
《送梁李二明府》全文
唐 / 陈子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负书犹在汉,怀策未闻秦。

复此穷秋日,芳樽故人

黄金装屡尽,白首契逾新。

空羡双凫舄,俱飞向玉轮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liángèrmíng
táng / chénáng

shūyóuzàihàn

怀huáiwèiwénqín

qióngqiū

fāngzūnbiérén

huángjīnzhuāngjìn

báishǒuxīn

kōngxiànshuāng

fēixiànglún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首(bái shǒu)的意思:指头发变白,代表年老。形容忧虑、思念等情感所累积的结果。

芳樽(fāng zūn)的意思:形容酒味芳香。

负书(fù shū)的意思:指背负着读书的重担,形容人才学负载沉重。

凫舄(fú xì)的意思:指人行走艰难,步履蹒跚。

故人(gù rén)的意思:故人指的是旧时的朋友或熟悉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过去的事情或往事。

黄金(huáng jīn)的意思:指黄金这种贵重的金属,也可用来比喻非常宝贵、珍贵的事物。

金装(jīn zhuāng)的意思:形容装饰华丽、金碧辉煌。

穷秋(qióng qiū)的意思:形容秋季枯燥贫乏、无味无趣。

秋日(qiū rì)的意思:指秋天的日子,也可引申为秋天的景色或氛围。

双凫(shuāng fú)的意思:指夫妻恩爱、相互依偎的样子。

玉轮(yù lún)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圆满。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作品,名为《送梁李二明府》。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珍贵的人际关系。

"负书犹在汉,怀策未闻秦。" 这两句表明诗人手持书信,心中怀抱策略,但这些都尚未传达到遥远的秦地。这里的“汉”和“秦”可能指的是两个不同的地方,或是象征性的表示距离的远近。

"复此穷秋日,芳樽别故人。" 这两句描绘了在萧瑟的秋天里,与旧友告别的情景。“穷秋”形容秋天的萧瑟,“芳樽”可能指的是盛酒的器具,这里用来比喻美好而难忘的人际交往。

"黄金装屡尽,白首契逾新。" 这两句通过对比鲜明的事物,表达了珍贵事物与时光流逝的对比。“黄金”象征着珍贵和价值,“装屡尽”意味着不断地使用或消耗,而“白首”则是形容时间的流逝使人头发变白。这里强调的是,尽管黄金可以被无限使用,但人的寿命有限。

"空羡双凫舄,俱飞向玉轮。" 最后两句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双凫”通常指的是一对鸳鸯,“舄”则是鸟类栖息的地方,这里用来形容一个美好的去处或境界。而“俱飞向玉轮”则象征着共同向往并追求那高远、纯洁的理想。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表达了作者对于友情和人生价值的珍视,以及面对时间流逝时的无奈和美好追求的渴望。

作者介绍
陈子昂

陈子昂
朝代:唐   字:伯玉   籍贯: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   生辰:公元661~公元702

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人,唐代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女皇武则天重视,授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38岁(圣历元年698)时,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0)

薄暮步溪上见茅舍前桃花盛开

娇靥枝枝破浅红,暮寒无语向春风。
谁来花底多情立,白发如丝一病翁。

(0)

槜李道中二首

卧龙山下听吟松,细雨清明似梦中。
柳荫朱栏三百尺,渴乌犹自泣春风。

(0)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

(0)

赠孤山道士二首

九霄象简手中擎,岂是闲人爱列卿。
洞里石田春漠漠,有田多与种黄精。

(0)

挽正字南仲四首

珠璧方辉耀,菁华未寂寥。
极知身作崇,何用食为妖。
牺象收儒庙,箫笳咽市桥。
作心纱帽冷,三径雨潇潇。

(0)
诗词分类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诗人
徐世隆 廖燕 袁郊 刘燕哥 薛元超 耶律履 何执中 王徽之 蔡世远 萧瑟瑟 韩鑅 任希古 马光祖 法藏 靳学颜 沈如筠 戚夫人 鲁宗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