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利诱众策,颇知聚秦民。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避世(bì shì)的意思:避开尘世繁忙的纷扰,远离尘嚣。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采芝(cǎi zhī)的意思:比喻寻找并选择优秀的人才。
出处(chū chù)的意思:指事物的来源或起源。
道德(dào dé)的意思:
[释义]
(名)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构成]
并列式:道+德
[例句]
讲道德。(作宾语)嫡孽(dí niè)的意思:嫡孽是指嫡系子孙犯下的罪孽或过错。它形容嫡系子孙背离家族道德规范,犯下不可原谅的错误。
废兴(fèi xīng)的意思:指事物逐渐失去兴盛、衰落。
光景(guāng jǐng)的意思:形容景象、状况或情况。
经纶(jīng lún)的意思:指治理国家或组织的才智和智慧。
九州(jiǔ zhōu)的意思:指古代中国的九个行政区域,也泛指全国。
利诱(lì yòu)的意思:用利益或好处来引诱别人,使其违背原则或道德
灵珠(líng zhū)的意思:指智慧、才能或者珍贵的东西。
留侯(liú hòu)的意思:指留在朝廷中担任重要职务的官员。
泥沙(ní shā)的意思:指非常细小的颗粒物质。也用来比喻琐碎、微不足道的事物。
起经(qǐ jīng)的意思:指开始阅读、学习经书。
千载(qiān zǎi)的意思:千年的时间。
商山(shāng shān)的意思:商山指的是商朝时期的商山,也可以泛指商朝时期的商国。在成语中,商山代表了商朝时期的繁荣和昌盛。
四老(sì lǎo)的意思:指四个年纪较大的人,也可以泛指年长者。
所存(suǒ cún)的意思:所拥有的财产或物品。
颓然(tuí rán)的意思:形容人情绪低落、气馁、沮丧的样子。
一视(yī shì)的意思:不加区别地看待,平等对待
一朝(yī zhāo)的意思:指短短的一段时间,通常用来表示某种情况或状态的转变。
知言(zhī yán)的意思:指明智地说话或明智的言辞。
知力(zhī lì)的意思:指人的智慧和才能。
至尊(zhì zūn)的意思:最高、最尊贵的地位或身份。
重利(zhòng lì)的意思:指人们对于利益的追求过于强烈,为了获得利益不择手段。
- 翻译
- 秦朝驱逐天下人民,智慧崛起筹划国家
重利政策吸引众人,深知聚集秦地民众
四位老者神情疲惫,仰望千年历史的灵魂
在商山采集仙芝,看待汉与秦同样公正
如明珠混迹泥沙,光芒依旧不减
尽管选择避世道德,高尚风范仍受尊崇
正统地位一旦确立,留侯果然有远见
只看是否遵循礼法,政权兴衰并非定数
- 注释
- 秦:秦朝。
九州:全国。
经纶:筹划治理。
重利:重视利益。
众策:各种策略。
秦民:秦地的百姓。
颓然:疲倦的样子。
四老:四位老人。
千载魂:千年历史的记忆。
商山:古代名山。
一视:同等看待。
汉与秦:汉朝和秦朝。
灵珠:象征智慧或美德。
泥沙:比喻世俗。
光景:景象。
不可昏:不应被遮蔽。
道德:道德原则。
避世:隐居。
至尊:最高权威。
嫡孽:正统与旁支。
正:确立。
留侯:张良。
知言:有远见。
出处:起源。
礼:礼仪。
废兴:兴衰。
存:决定。
-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名为《四皓二首(其二)》。诗中融合了历史感怀与哲理思考,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高远的情操。
“秦驱九州逃,知力起经纶。”开篇便描绘了秦朝末年动乱时期,人民四处逃亡的情景。"知力"指的是能够识别和运用力量的人,"起经纶"则是指掌握国家大计、治理天下的能力。这两句表达了对历史变革中英雄人物的怀念。
“重利诱众策,颇知聚秦民。”这里批判了只追求物质利益的人,用权谋和利益引诱民众,试图收拢秦朝的散民。这两句流露出作者对于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
“颓然此四老,上友千载魂。”"颓然"形容四位隐者(即东汉末年的四皓:向让、嵇康、陈琳、阮籍)悠闲自得的状态。"上友"则是指这些隐者超脱尘世,与古圣先贤为伍,精神上达到了一种高洁和超然。
“采芝商山中,一视汉与秦。”诗人在山中寻找灵芝草(传说中的长生不老之物),心态平和,不分汉朝与秦朝的优劣。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待历史的平常心,超越了世俗的成见。
“灵珠在泥沙,光景不可昏。”"灵珠"比喻高洁的人格或理想,即使置身于污浊的世界,也不失其光彩和尊严。"光景不可昏"强调了这种高贵品质永远不会被世俗蒙蔽。
“道德虽避世,馀风回至尊。”即便是道德修养达到避世的境界,但那份高尚的情操仍能感动天地,得到最高的尊崇。这两句强调了道德的力量和价值。
“嫡孽一朝正,留侯果知言。”"嫡孽"指的是亲信或心腹之臣,"一朝正"则是他们在朝政中正直无私的一天。"留侯"是汉代名将张良的封号,这里用来比喻能够识别忠诚之人的智慧。这两句赞扬了那些能够辨别和重用贤才的人。
“出处但有礼,废兴岂所存。”结尾部分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出处的态度,只要保持礼节,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无需过分计较。这是一种超然物外、顺应自然的生活智慧。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于个人修养、道德理想以及待人接物态度的深刻认识。王安石在诗中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高尚情操的人生境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李梁山之官二首
质行疑似钝,至论本亡奇。
一寸虚灵地,千年德政碑。
更穷山荦确,毋叹路逶迟。
官职时来作,天公自已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