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能秉王礼,足以销邻奸。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蛮(bǎi mán)的意思:形容数量众多,种类繁杂的人或事物。
城河(chéng hé)的意思:城市中的河流,泛指城市的水系。
赤蛇(chì shé)的意思:指红色的蛇,也用来形容心怀不轨、凶狠残暴的人。
丛祠(cóng cí)的意思:指世居一处的祠堂,也比喻聚集在一起的人或事物。
风走(fēng zǒu)的意思:迅速离开或逃跑
篝火(gōu huǒ)的意思:篝火是指在户外或野外搭建的火堆,用来供人取暖、照明或烹饪。
谷帛(gǔ bó)的意思:指谷物和丝绸,代表了丰收和富饶。
号令(hào lìng)的意思:号令指的是领导者或者上级所下达的命令或指示。
金汤(jīn tāng)的意思:形容非常富有或非常有价值的东西。
抗衡(kàng héng)的意思:抵抗对手,平衡力量,争取平等地位或竞争优势。
愧颜(kuì yán)的意思:感到羞愧、惭愧
雷风(léi fēng)的意思:形容声势浩大,威力惊人的风暴或力量。
秦人(qín rén)的意思:指有勇无谋的人,形容只有勇气而缺乏智慧的人。
丘山(qiū shān)的意思:丘山指的是山丘,比喻事物的高低、大小、重要程度等等。
三苗(sān miáo)的意思:指同一家族或同一民族中的三个代表人物或三个重要人物。
王礼(wáng lǐ)的意思:指宴请客人时所用的珍贵礼品。
舞干(wǔ gàn)的意思:指在困境中坚持不懈、奋发向前,不被困难所阻挠。
无愧(wú kuì)的意思:没有辜负
小国(xiǎo guó)的意思:指一个国家或地方的规模小,势力弱。
足以(zú yǐ)的意思:足够;充分到达某种程度
- 注释
- 城河:坚固的城池。
固:坚固。
金汤:比喻防御坚固。
谷帛:谷物和布匹。
丘山:形容数量多。
雷风:比喻威力强大。
走:疾驰。
号令:命令。
秦人:指秦朝人。
恃:依赖。
烧书:秦始皇焚书坑儒。
丛祠:丛林中的神庙。
篝火:夜间燃烧的火堆。
赤蛇:象征守护力量。
鲁:古代诸侯国鲁国。
抗衡:对抗。
齐晋:春秋时期的两个大国。
秉:坚持。
销:消除。
邻奸:邻国的奸计。
舞干:舞动旗帜。
服:征服。
三苗:古代南方部族。
可仰:值得尊敬。
可攀:可以效仿。
- 翻译
- 坚固的城池如黄金之汤,谷物布满如山丘堆积。
雷霆风行使号令疾驰,足以震慑四方蛮夷。
秦人曾以此自豪,焚书之举毫无羞愧。
夜晚在丛林神庙点起篝火,赤蛇似先知守卫着关隘。
谁能想到小小的鲁国,竟在齐晋之间抗衡不息。
它独自坚持王道礼仪,足以消解邻国的奸谋。
舞动旗帜征服三苗之地,其威望可敬又可攀登。
-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张镈所作的《杂兴三十九首》中的第二首。从内容上看,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反思,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安全、文化传承以及外交关系等问题的深刻见解。
"城河固金汤,谷帛堆丘山",开篇便描绘了一幅坚固城池与壮丽山河相辅相成的景象,展示了国家的防御能力和自然景观的雄伟。接着"雷风走号令,足以威百蛮"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力量的震慑效果。
"秦人昔恃此,烧书无愧颜"则是对历史上的焚书事件进行回顾,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化传承被破坏的痛惜和批判。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思想控制,采取了焚毁私人所藏的《尚书》、《乐书》以外的一切古籍和民间文书的极端措施。
"丛祠夜篝火,赤蛇先据关"这一句则似乎在描述某种边防或军事行动的情景,可能是对历史上某次战役的隐喻。"谁知小国鲁,抗衡齐晋间"表达了诗人对于弱小国家能够在强权之间维持独立自主地位的赞赏。
最后两句"独能秉王礼,足以销邻奸。舞干服三苗,可仰其可攀"则是对某个国家或政权能够恪守君主之礼,清除周边的不轨行为,并且能够通过文化和道德力量征服异族,实现和谐共处的赞美。
总体来看,这首诗充满了历史感和时代气息,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国家治理、文明传承以及民族融合等问题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机器局
乾坤火器不敢逞,上有炎轮下炎井。
大块水机不敢作,西有弱水东汤谷。
气机潜藏一朝开,千山万山鬼神哭。
机械循环何时穷,生民万类皆荼毒。
时势所趋亦难止,竭力为之将胡底。
损伤元气民怨咨,台湾脧削痛肤理。
加赋征商罄国赀,机器局中贮祸水。
国家自强在无形,销金铄石通精诚。
西洋有道不在器,惠政善谋无不兴。
国强不闻恃险马,区区利器何足行。
外虽示勇中心怯,西人亦岂畏虚声。
客持图索句图中日出潮上童子吹箫当潮而立画工以是箫世号品箫同音附会名为当朝一品指日高升图予即其寔景题之
东君渡出水迢迢,水上银山万里遥。
惊绝奇观图两大,沧海日兮浙江潮。
童子何知空依傍,苍茫独立最高标。
回澜不射肃王箭,鞭石不遇始皇桥。
当潮指日高升处,万籁无声自歌谣。
造化原来亦一物,清浊吹嘘入管箫。
有人解得呼吸意,一任凌波上碧霄。
五色阳精千顷浪,风云际会看龙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