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茅屋底四首·其二》全文
- 注释
- 南伐:向南方出兵讨伐。
逾:越过。
铜柱:古代中国南方边界的象征,可能指五岭中的南岭。
西征:向西方出征。
玉关:古代边关,这里指玉门关,位于今甘肃省。
茅屋:简陋的小屋。
底:底下,这里指屋内。
高枕:垫高枕头,形容安逸舒适。
看:欣赏。
青山:青翠的山峦。
- 翻译
- 南征到达了铜柱以南的地方,西行征战走出了玉门关。
相比之下,在简陋的茅屋里,我更愿高枕无忧欣赏青山。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所作的《不如茅屋底四首》中的第二首。诗中,诗人表达了对南征西讨生活的厌倦,认为不如在宁静的茅屋中,枕着青山,享受平凡而自在的生活。"南伐逾铜柱,西征出玉关"描绘了征战的艰辛和遥远,与"茅屋底,高枕看青山"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和平与自然的向往。整体上,这首诗流露出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宁静的心境,具有浓厚的田园诗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秋日登醴泉县楼
闲上高楼时一望,绿芜寒野静中分。
人行直路入秦树,雁截斜阳背塞云。
渭水自流汀岛色,汉陵空长石苔纹。
秋风高柳出危叶,独听蝉声日欲曛。
湖上遇郑田
故人青云器,何意常窘迫。
三十犹布衣,怜君头已白。
谁言此相见,暂得话畴昔。
旧业今已芜,还乡返为客。
扁舟伊独往,斗酒君自适。
沧洲不可涯,孤帆去无迹。
杯中忽复醉,湖上生月魄。
湛湛江色寒,濛濛水云夕。
风波易迢遰,千里如咫尺。
回首人已遥,南看楚天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