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兮方南风,听我歌此诗。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拔茅(bá máo)的意思:拔掉茅草。比喻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鞭笞(biān chī)的意思:指用鞭子抽打,比喻严厉批评或严酷待遇。
不器(bù qì)的意思:指不具备才能、能力或品德等方面的人或事物。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不羁(bù jī)的意思:指个性独立,不受拘束的状态或行为。
才学(cái xué)的意思:指人才和学识,特指人才和学识超群。
得时(de shí)的意思:把握时机,及时行动。
东上(dōng shàng)的意思:指向东方上升,表示事物发展、壮大的趋势。
皋夔(gāo kuí)的意思:形容人的品德高尚,有才华,也指人的形象美丽动人。
国家(guó jiā)的意思:指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由一定的领土、人民和政权组成的整体。
好事(hǎo shì)的意思:指好的事情,有益的行为或积极的结果。
何所(hé suǒ)的意思:指不知道在何处或不知道如何处理问题或情况。
何必(hé bì)的意思:表示某种行为或做法没有必要或没有意义。
汇征(huì zhēng)的意思:征收各种款项或物品,使其集中到一处。
见于(jiàn yú)的意思:出现在、存在于
讲论(jiǎng lùn)的意思:讨论或辩论某个问题
连蹇(lián jiǎn)的意思:连续遭遇困难或不幸
茅茨(máo cí)的意思:茅茨是一个形容词,表示住所简陋、破旧不堪。
南风(nán fēng)的意思:指暖和的风。比喻和煦的春风,也用来形容人的柔和温暖的态度。
丕冒(pī mào)的意思:形容事物兴盛、繁荣。
岂止(qǐ zhǐ)的意思:不只是,远不止
然后(rán hòu)的意思:表示时间或顺序上的接续关系,指紧接在某个动作或事件之后发生的另一个动作或事件。
仁德(rén dé)的意思:指人的品德高尚,具备仁爱和道德的品质。
四夷(sì yí)的意思:指外国人或外族民族。
所宜(suǒ yí)的意思:适合,合适
台阁(tái gé)的意思:指高官显贵的官邸或官署。
天下(tiān xià)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全国或全境。
无用(wú yòng)的意思:没有用处,没有价值,无效
夷易(yí yì)的意思:指事物发展、变化极为简单、容易。
英妙(yīng miào)的意思:形容非常美妙、出众。
用处(yòng chǔ)的意思:指事物的作用、效果或能够发挥的功能。
于斯(yú sī)的意思:指事物达到某种程度或境地。
政事(zhèng shì)的意思:指政治事务或政府事务。
中间(zhōng jiān)的意思:指事物的中部、中间位置,也可引申为指在两个事物之间。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韩淲所作的《送王景育弋阳尉官满入吴》。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王景育即将离任前往吴地的惜别之情,同时也对其才华和品德给予了高度评价。
诗中首先提到“天下之好事,不我则彼为”,表达了对王景育才能的肯定,认为他的才能不仅能够为自己所用,也能为他人所用。接着,“何必独我出,然后为得时”一句,强调了才能的普遍性和时间的重要性,并暗示了王景育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都能发挥其才能。
“但恐才学短,讲论日以卑”表达了对王景育才能可能受限的担忧,希望他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学识和能力。接下来的“岂止身非贤,君民何所宜”则是对王景育品德的赞美,认为他的优秀品质不仅适合自身,也适合治理百姓。
“我虽无用处,连蹇于茅茨。所幸眼未昏,英妙见于斯”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平庸的自谦,同时对王景育才华的欣赏。最后,“君学既不器,君才复不羁。一尉已三年,东上不可迟”是对王景育学识和才能的进一步赞扬,同时也鼓励他继续前行,不要因为短暂的职位而停滞不前。
“国家仁德深,丕冒及四夷。中间台阁尊,政事多皋夔。拔茅果汇征,四夷易鞭笞”表达了对国家政策和治理的高度认可,以及对王景育未来在国家治理中的期待。最后,“薰兮方南风,听我歌此诗”以自然界的美好景象作为结尾,寓意着王景育的未来如同春风般充满希望与生机。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对王景育个人才能和品德的赞美,以及对国家政策的肯定,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社会进步的美好祝愿。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徐昌谷湖南纂修
取友在异世,贵此肝胆通。
与子同乡国,笔砚亦屡同。
一别岁月速,那得不匆匆。
宵戒一觞酒,起视夜方中。
追子恐弗及,缪绸叙难终。
夹居长安道,参商各西东。
况兹万里隔,目断双飞鸿。
江湄长芳草,郁纡伤我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