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安所(ān suǒ)的意思:指心安处,安身立命之所。
百蛮(bǎi mán)的意思:形容数量众多,种类繁杂的人或事物。
边隅(biān yú)的意思:指边缘、角落。
不如(bù rú)的意思:不如表示不如何,不及,不如何好。
常辟(cháng pì)的意思:经常趋避,常常回避
乘舆(shèng yú)的意思:指乘坐车辆或交通工具,比喻利用某种条件或机会来达到目的。
道明(dào míng)的意思:指人行为端正,言行正直,诚实守信。
道德(dào dé)的意思:
[释义]
(名)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构成]
并列式:道+德
[例句]
讲道德。(作宾语)帝道(dì dào)的意思:指君主或统治者所采取的治国方式和治理原则。
恩爱(ēn àì)的意思:指夫妻之间感情深厚、相互关心、互相关爱的状态。
富农(fù nóng)的意思:指农民中经济比较富裕的人。
宫闱(gōng wéi)的意思:指宫廷内部,尤指后宫的内部。也可指封建王朝的朝廷。
关吏(guān lì)的意思:指官吏、官员。也可指官府、官署。
国用(guó yòng)的意思:国家所用的、国家需要的。
河北(hé běi)的意思:指人或事物之间的距离很远。
虺蜴(huǐ xí)的意思:指心机深沉、狡猾狠毒的人。
开元(kāi yuán)的意思:开始,创立
寇贼(kòu zéi)的意思:指敌人、盗贼。也用来形容坏人、败类。
览古(lǎn gǔ)的意思:观看古代的事物或文物,了解历史。
门徒(mén tú)的意思:指追随某个人学习或信仰的人,也可指忠实的追随者。
鸣鼓(míng gǔ)的意思:指在关键时刻发出警告或动员的行动。
农桑(nóng sāng)的意思:指农田和农村,也泛指农民和农耕生活。
盘石(pán shí)的意思:盘石是指坚固如石头的支持或保护,比喻稳定可靠的支持或坚实的基础。
屏翰(píng hàn)的意思:指清除杂念,专心致志。
其次(qí cì)的意思:在顺序中排在第二位,表示次要、次序次之的意思。
驱马(qū mǎ)的意思:指驱使马匹前进,比喻推动事物发展或进展。
仁义(rén yi)的意思:仁义是指仁慈和公正的品质,表达了对他人的关爱和对正义的追求。
三策(sān cè)的意思:指政治、军事或其他方面的三种策略或计谋。
上策(shàng cè)的意思:指在处理问题或面对困境时,选择最明智、最有效的方法或策略。
恃险(shì xiǎn)的意思:依仗危险或困难的情况来自傲慢自大。
视朝(shì cháo)的意思:指帝王亲自出巡,视察朝政。
守国(shǒu guó)的意思:守护国家,保卫国土。
树屏(shù píng)的意思:树立屏障,防止外来侵害。
所职(suǒ zhí)的意思:指担任某个职位或职责。
田野(tián yě)的意思:指农田、农村。也可用来比喻广阔的领域或广阔的心胸。
天下(tiān xià)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全国或全境。
天宝(tiān bǎo)的意思:指天上的宝物,比喻极其珍贵的东西。
潼关(tóng guān)的意思:指担心、忧虑的心情。
徒尔(tú ěr)的意思:指不费力气、徒劳无功的行动或努力。
无能(wú néng)的意思:缺乏能力、无法胜任或无法有效处理事情
险固(xiǎn gù)的意思:形容处境危险,困难重重,但能坚定不移、稳固不变。
相维(xiāng wéi)的意思:彼此相互依存,相互支持。
心腹(xīn fù)的意思:指最亲近、最信任的人。
形势(xíng shì)的意思:形势指的是某一特定领域或局势中的情况和态势。
渔阳(yú yáng)的意思:渔阳是指渔夫在阳光明媚的天气下垂钓,比喻人们在安逸舒适的环境中消磨时光,不思进取。
怨疾(yuàn jí)的意思:指心中对别人的怨恨和痛苦之情。
智力(zhì lì)的意思:智力超过常人,非常聪明。
重门(zhòng mén)的意思:指重要的门户,比喻重要的地方或重要的人物。
中原(zhōng yuán)的意思:指中国北方地区的中心,也泛指中心地带。
周历(zhōu lì)的意思:周全地安排,周密地计划。
紫宸(zǐ chén)的意思:指皇帝居住或办公的地方,也泛指帝王的宫殿。
资形(zī xíng)的意思:指人的才能和品德都非常优秀。
天宝君(tiān bǎo jūn)的意思:指一个人非常聪明、才智出众,有着天赋的智慧和领导能力。
- 注释
- 昔帝:从前的皇帝。
御:统治。
中原:古代指黄河流域中部地区。
三策:三种策略。
仁义:儒家伦理中的仁爱与正义。
屏翰:屏障和栋梁。
盘石:坚固的磐石,比喻团结不可动摇。
恃险固:依赖险要地势作为防守。
紫宸:皇宫中紫色的正殿。
渔阳:古代地名,此处指叛乱。
乘舆:古代特指皇帝的车驾。
- 翻译
- 从前皇帝统治中原,治国采用三种策略。
上策是推行仁义,无人能敌。
其次建立屏障,国家团结如磐石。
最差是倚仗险要,放弃道德只靠智谋。
骑马过潼关,感叹历史沧桑。
开元盛世,四方归顺周朝的统治。
田间农桑繁盛,边境安宁无贼患。
紫宸殿上每日早朝,潼关夜晚也开放。
天宝年间君主失德,宫廷腐败。
恩爱变为仇恨,亲信暗藏毒害。
早上渔阳叛乱,傍晚已席卷河北。
战鼓震动潼关,箭矢几乎触及御车。
重重城门徒有其设,守关官员职责何在。
这才明白,凭借权势不如修养德行重要。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帝王治国的三种策略,分别是以仁义、依靠屏障以及恃险固。通过对比这些策略,诗人表达了对道德修养的重视,同时也反映出历史变迁中君主政道的重要性。
开篇“昔帝御中原”直指古代帝王治理华夏大地的情景,而“守国用三策”则引出了全诗的主题,即治国之道有三。接着,“上策以仁义,天下无能敌”表明了最优先的治国策略是依靠仁德和正义,这种方式能够使国家安定、不受外患。
“其次树屏翰,相维如盘石”描绘了第二种策略,即通过设置防御工事来保障国家安全。这一部分强调的是物质设施的重要性,但在诗人的观念中,这已经逊于以德治国。
最为不取的策略是“最下恃险固,弃德任智力”,这显示了依靠地理险要和军事力量而不是道德来维持国家,这种做法被视作末流。
接下来的几句“驱马过潼关,览古泪潸滴”则是诗人骑马穿越潼关时所见所感。这里的“泪潸滴”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帝王兴衰的感慨。
随后,“开元帝道明,百蛮奉周历”提到了唐代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的国力强盛和民族融合的情况。这一时期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政治清明、社会繁荣的一个高峰。
紧接着,“田野富农桑,边隅无寇贼”描绘了当时的农业生产发达和边疆安宁的情景,而“紫宸日视朝,潼关夜常辟”则显示了皇帝对国家大事的亲自过问以及潼关作为国门的重要地位。
然而,“天宝君政荒,宫闱养虺蜴”转而批评了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后期的腐败和政治混乱。这里“恩爱成怨疾,心腹生毒螫”则是对当时皇帝宠信奸臣、朝政日益昏暗的深刻揭示。
随后的几句“朝闻发渔阳,暮已卷河北”描绘了安史之乱爆发后唐军节节败退的情景,而“鸣鼓渡潼关,矢及乘舆侧”则表现了战争的紧张与危急。
最后,“重门徒尔设,关吏安所职”批评了当时官员只知守护自己的地位和利益,不顾国家大局。全诗结尾“始知资形势,不如脩道德”则是诗人深刻的反思,认识到单靠物质力量或地理优势维持国家是不够的,最终还需依赖于修养道德。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现实的批评,强调了道德在治国之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乱世中君主政道失范的忧虑。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