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日本杂事诗·其八十二》
《日本杂事诗·其八十二》全文
清 / 黄遵宪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不须偏袒袈裟唤作山僧出家

却变神山佛国,只须一语妙莲华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须(bù xū)的意思:不必,不需要

出家(chū jiā)的意思:指一个人离开家庭,放弃尘世的事物,投身于宗教修行或出家修道。

佛国(fó guó)的意思:指佛教所在的国度,也用来形容理想中的境地或人间仙境。

唤作(huàn zuò)的意思:指某物或某人被称为另外一种事物或另外一个人。

袈裟(jiā shā)的意思:指佛教僧人穿的衣服,也用来比喻假装虔诚或伪装自己。

莲华(lián huá)的意思:指莲花的花瓣,比喻美丽、纯洁的事物。

偏袒(piān tǎn)的意思:偏袒指偏向、偏爱某一方,对其予以特殊照顾或偏护。

山僧(shān sēng)的意思:指隐居山林的僧人,比喻远离尘嚣,修身养性的人。

神山(shén shān)的意思:指山势险峻、高耸入云,给人以庄严威严之感。

鉴赏

这首诗《日本杂事诗(其八十二)》由晚清诗人黄遵宪创作,巧妙地融合了中日文化元素,以幽默风趣的方式展现了对日本文化的独特见解。

“不须偏袒覆袈裟”,开篇即以禅宗的服饰象征来比喻,暗示无需过分强调外在形式或传统,强调的是内在的精神与本质。“唤作山僧未出家”,进一步指出即使被称为山僧,也未必真正出家,暗含对身份与行为之间关系的思考。“却变神山称佛国”,这一句则巧妙地将日本的文化景观与宗教信仰融入其中,通过“神山”和“佛国”的概念,展现了日本独特的宗教与自然景观的结合,同时也隐喻了日本文化中的神佛一体观念。“只须一语妙莲华”,最后以“一语妙莲华”收尾,既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也是对日本文化精妙之处的高度赞扬,意指只需一句话就能揭示出日本文化的深邃与美妙。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黄遵宪对日本文化的独到见解,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位近代诗人,善于运用现代语言和形式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思考与创新。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中日文化交流的浓厚兴趣以及对日本文化独特性的深刻理解。

作者介绍
黄遵宪

黄遵宪
朝代:清   字:公度   籍贯:汉族客家   生辰: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汉族客家人,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清朝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黄遵宪出生于广东嘉应州,1876年中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的作品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等。
猜你喜欢

李村望罗浮

罗浮万丈摩晴空,朱明日日皆春风。

何当跨鹤飞云顶,数尽高低大小峰。

(0)

安分守己四字赞·其三

守守守,亏体辱亲真可丑。

直须检点此身心,名重黄金高北斗。

(0)

游和山岩

逐时维清和,追踪紫玉珂。

去路何辞远,抚景偏喜多。

缥缈庐山带,突入沧溟螺。

岩成自然屋,门翳纷若萝。

袖拂有风味,屐印无苔窠。

石乳滴地响,荷香浮鼻过。

一泓流九曲,数佛入三摩。

仰瞻近云汉,俯视连丘阿。

海外称阆苑,宁中誇补陀。

地灵钟奇窟,皇威除烦苛。

书生效华祝,天子拱馺娑。

宝鼎固莫动,王道平不颇。

我歌安止此,将为太平歌。

(0)

村村开玉树,处处绽银花。

始信乾坤富,谁人说大家。

(0)

对菊二首·其一

秋菊有佳色,盘根手自栽。

兴与佳宾发,尊对艳花开。

天地生奇质,山林老此才。

九月清霜下,中逵蕙草摧。

(0)

秋霖

幽霖苦不彻,杲日苍云愁。

积水迷寒草,残烟带夕流。

游鱼翻底浪,征鹤度莎洲。

怅望虚斋里,閒讴惜素秋。

(0)
诗词分类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诗人
孙星衍 赵葵 潘尼 谢道韫 武则天 杭世骏 杨素 端方 陈尧佐 崔国辅 李治 黄巢 赵时春 方文 华幼武 包世臣 赵雍 王实甫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