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郡双旌贵,人皆不忆回。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送 郑 权 尚 书 南 海 唐 /王 建 七 郡 双 旌 贵 ,人 皆 不 忆 回 。戍 头 龙 脑 铺 ,关 口 象 牙 堆 。敕 设 薰 炉 出 ,蛮 辞 咒 节 开 。市 喧 山 贼 破 ,金 贱 海 船 来 。白 氎 家 家 织 ,红 蕉 处 处 栽 。已 将 身 报 国 ,莫 起 望 乡 台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报国(bào guó)的意思:为国家贡献力量,为国家做出奉献。
敕设(chì shè)的意思:指皇帝下达的命令或法令。
处处(chǔ chù)的意思:处处意指“到处、各处”,表示某事物或某种情况在各个地方都存在或普遍存在。
关口(guān kǒu)的意思:关口通常指边境或要塞的入口,也可以引申为重要的关键时刻或关头。
海船(hǎi chuán)的意思:比喻远离家乡或远离熟悉环境的人。
红蕉(hóng jiāo)的意思:指红色的蕉叶,比喻掩盖真相、掩饰错误的手段或伪装。
家家(jiā jiā)的意思:指家家户户、每家每户。表示普遍、广泛。
将身(jiāng shēn)的意思:指以身作则,表现出高尚的品质和行为。
口象(kǒu xiàng)的意思:像嘴巴一样张开,形容形状或姿态极大。
龙脑(lóng nǎo)的意思:指珍贵的东西或宝贵的经验、智慧。
山贼(shān zéi)的意思:指在山区活动的盗贼,也用来形容行为凶恶、无法无天的人。
市喧(shì xuān)的意思:市井喧嚣,指喧哗嘈杂的城市声音。
双旌(shuāng jīng)的意思:指两面旗帜,比喻双方力量相当,互不相让。
头龙(tóu lóng)的意思:指第一个出现的龙,比喻某种事物或现象的开端或先导。
望乡(wàng xiāng)的意思:指思念家乡或故乡的情感。
象牙(xiàng yá)的意思:指象牙制品,也可指珍贵的财物。
熏炉(xūn lú)的意思:比喻学问或技艺的传授和研究的地方。
望乡台(wàng xiāng tái)的意思:指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注释
- 七郡:指广阔的领土区域。
双旌:古代高级官员出行时的仪仗,两面旌旗,表示尊贵。
忆回:思念并想回到。
戍头:边防哨所或驻守的地方。
龙脑:一种珍贵香料,也称冰片。
象牙堆:形容财富众多,这里可能喻指边关贸易繁荣。
敕设:皇帝下令设置。
熏炉:用于熏香的炉子,象征皇恩浩荡。
蛮辞:边疆民族的言语或咒语。
咒节:特定节日或仪式时的咒语。
市喧:市场喧闹,指商业活动繁荣。
山贼破:山贼被击败,社会安定。
白氎:白色细棉布,指当地特产。
红蕉:红色的芭蕉,形容植物茂盛,环境优美。
身报国:以自己的生命和努力报效国家。
望乡台:传说中死后魂魄可以眺望故乡的地方,比喻思乡之情。
- 翻译
- 七郡之中尊贵的双旌官位,人们都不愿忆起返回家乡。
驻守之地有龙脑香料铺陈,关卡之处象牙堆积如山。
皇帝御赐的香炉熏香飘出,边民的咒语随着节令开启。
市场喧闹庆祝山贼被击败,金银因海外贸易而变得廉价。
家家户户织着白色的棉布,处处可见红艳的芭蕉栽种。
已经决心以身报效国家,就不要再去想望乡台了。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战事的壮丽画面,表现了诗人对边防将士的赞美和对远方家乡的无限思念。开篇“七郡双旌贵,人皆不忆回”表明边关的重要性,以及战争中人们的英勇牺牲,不愿回首往事。
接着,“戍头龙脑铺,关口象牙堆”则通过对军营和关隘的描绘,展示了边塞的坚固与守卫之严。"敕设熏炉出,蛮辞咒节开"可能是在描述某种仪式或祭祀活动,以示边疆的稳定。
然而,“市喧山贼破,金贱海船来”却转而描绘了一种战乱和经济动荡的场景,反映出战争带来的混乱与物价的波动。紧接着,“白氎家家织,红蕉处处栽”则是对南方某地平静生活的一幅画面,这里的“白氎”可能指的是丝绸,而“红蕉”则是常见的植物。
最后,“已将身报国,莫起望乡台”表达了诗人对于边塞将士们已经献出生命、保家卫国的深深敬意,并劝诫自己不要再有归乡之心。这也许是在暗示诗人自己的处境和情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既展现了战争与和平的对照,也反映出个人对于家国的无限牵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和原甫同诸公饮郇公园
车马何籍籍,相从城南陌。
大第锁名园,朱闳间素壁。
即事览胜槩,抚旧叹陈迹。
零落归山丘,慨吒西州客。
春风几时还,顾盼生颜色。
杂英缀初红,宿荑吐新碧。
故池无还波,乔树实自昔。
赏心及兹辰,缅想缔构力。
十千置尊酒,玉斗雪霜白。
饮醉半欢哀,浩歌怀感激。
天地亦旅人,川谷故变易。
欢娱瞥过目,百年犹暂觌。
即令西驰晖,稍复向禺昃。
我辈不尽兴,将为后时惜。
春日凉榭寄戴大临
老去苦无悰,春还暂真赏。
念无俗虑侵,得以山林往。
寻幽喜人远,习静憎禽响。
东风日暄和,触事全胜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