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宫词(四首)》
《宫词(四首)》全文
明 / 王廷相

二月阳春已和,牡丹亭馆几经过。
长门亦有闲花树,玉辇不来庭草多。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来(bù lái)的意思:不来表示不到、不来参加或不来实现某种行动或结果。

长门(cháng mén)的意思:指长久的门客,也用来形容长期受人重用的人。

二月(èr yuè)的意思:形容春天来临,气候逐渐转暖。

几经(jǐ jīng)的意思:经历了数次的变化、转折或困难。

经过(jīng guò)的意思:经历、经验、经过某个地方或经过某个事件。

来庭(lái tíng)的意思:指人们聚集在一起,共同讨论问题或交流思想。

牡丹(mǔ dān)的意思:比喻人才、美女等在某种环境下得以展露才华或美貌。

亭馆(tíng guǎn)的意思:指亭子和馆子,泛指建筑物。

闲花(xián huā)的意思:指没有实际用途或功能的花朵,比喻没有价值或无所作为的人或事物。

阳春(yáng chūn)的意思:指朴素、朴实无华,没有修饰的样子。

有闲(yǒu xián)的意思:闲暇、空闲。

玉辇(yù niǎn)的意思:指皇帝乘坐的华丽马车,也泛指君主的车辆。

昭阳(zhāo yáng)的意思:指明亮的阳光照耀下的景象,比喻光明、辉煌。

牡丹亭(mǔ dān tíng)的意思:形容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作者介绍
王廷相

王廷相
朝代:明   字:子衡   号:浚川   籍贯:河南仪封(今兰考)   生辰:1474-1544

王廷相(1474-1544),字子衡,号浚川,世称浚川先生,河南仪封(今兰考)人,祖籍潞州。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王廷相幼年聪慧奇敏,好为文赋诗,且留心经史。《明史》称他“博学强记,精通经术、星历、舆图、乐律,河图洛书,周邵程张之书,皆有论驳” 。明孝宗时,与李梦阳、何景明等人,提倡古文,反对台阁体,时称“七子”(“前七子”)。 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谥“肃敏”。 
猜你喜欢

和人二首·其一

玉骨解藏岁月,饥肤不受尘埃。

落笔惊鸿掠纸,延僧春露浮杯。

(0)

己未暮春校长麦君率全校员生祭马公墓感怀时局首为七言律一章索和次原韵奉答

三拜忠坟烽火中,神州底定孰英雄。

山容不改前时绿,江色重添昨夜红。

大好乾坤罗壁垒,空馀人狗论勋功。

石麟高卧浑无语,万里看谁破浪风。

(0)

次韵过醴陵驿

解鞍成小寝,部曲营夜炊。

此生一寄耳,梦幻相拘縻。

风餐杂舍者,水宿依江湄。

何时步八塼,压犀帘幕垂。

三湘在图画,开屏供卧披。

公宜宿玉堂,明甚无可疑。

今复聊尔耳,閒作虎头痴。

(0)

季长出示子苍诗次其韵盖子苍见衡岳图而作也

晓烟幻出千万峰,个中我曾如懒融。

天公亦妒饱清境,戏推堕我尘网中。

人生万□无不有,道士宁知为老枫。

去年雪夜宿绝顶,笑声响落千岩风。

今年千岩在掌握,烟雨又复分西东。

磨钱作镜照千里,必也高人非画工。

季长胸中自丘壑,吐辞便觉春无功。

韩侯玩世难共语,精神满腹仍疏通。

酒阑耳热眩红碧,醉语撼子崔嵬胸。

遥知堕帻笑不答,但见玉颊回涡红。

(0)

荆溪有怀

自从南郭得三椽,怕趁荆溪半夜船。

每望白云惊岁月,空将清梦绕林泉。

虽因追远时来此,又见登高意惨然。

极目不知多少恨,一声孤雁夕阳天。

(0)

临终诗

齑盐老书生,谬列王都官。

索米了无补,从事敢辞难。

殊邻复盟好,仗节来榆关。

城守久不下,川涂望漫漫。

俭辈果不惜,一往何当还。

牧羊困苏武,假道拘张骞。

流离念窘束,坐阅四序迁。

同来悉言归,我独留塞垣。

形影自相吊,国破家亦残。

呼天竟不闻,痛甚伤肺肝。

相逢老兄弟,悼叹安得欢。

金人自南归,得志鞍马间。

波澜卷大厦,一木难求安。

世事宁有此,聊发我所存。

爵禄非所慕,金珠敢怀贪。

就不违我心,渠不汗我颜。

昔燕破齐王,群臣望风奔。

王蠋犹守节,燕人有甘言。

经首自绝脰,感槩今昔闻。

未尝食齐禄,徒以世为民。

况我禄数世,一死何足论。

远或死江海,近或死朝昏。

敛我不须衣,裹尸以黄幡。

题作宋臣墓,篆字当深刊。

我室尚少艾,儿女皆童顽。

四海无置锥,飘流倍悲酸。

谁当给衣食,使不厄饥寒。

岁时一酹我,犹足慰我魂。

我魂亦悠悠,异乡寄沉冤。

他时风雨夜,草木号空山。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丘丹 吕坤 朱翊钧 蔡寿祺 常衮 李璆 陈琳 徐干 汤惠休 倪思 汪洙 王季友 谢谔 完颜璟 杨玉环 杨凝式 陆九韶 李联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