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保身(bǎo shēn)的意思:指为了自己的安全而采取措施,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或避免危险。
常事(cháng shì)的意思:常见的事情,平常的事情
成合(chéng hé)的意思:指两个或多个人或事物相互配合,互相合作,共同达到某种目标或完成某项任务。
赤松(chì sōng)的意思:形容树木长得茂盛、繁荣。
春秋(chūn qiū)的意思:指时间的流逝、岁月的更迭。
德表(dé biǎo)的意思:指道德高尚,品行端正,为人正直、诚实、守信。
衮绣(gǔn xiù)的意思:形容衣着华丽、绣饰华美。
合保(hé bǎo)的意思:指人们在共同的利益或目标下,相互合作,共同保护自己的利益。
几杖(jǐ zhàng)的意思:几根拐杖,指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事情。
孟母(mèng mǔ)的意思:指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比喻父母的良好教育对子女的影响。
任重(rèn zhòng)的意思:承担重任或责任重大。
三迁(sān qiān)的意思:指人居住的地方多次变动,也可用来形容心思不定,不安定的状态。
事业(shì yè)的意思:指人们从事的职业、工作或事情,也可指人生的事业。
松人(sōng rén)的意思:指人心胸开阔,豁达大度,不拘小节,能够宽容容忍的人。
一德(yī dé)的意思:指人的品德高尚,具备完美的道德品质。
知止(zhī zhǐ)的意思:知道适可而止,懂得分寸,不过分或过度。
- 翻译
- 绣着龙凤图案的官服象征着丰富的朝代历史,崭新的旗帜代表着伟大的事业。
推崇孟母三次搬家的教子精神,以商臣的一心一德为楷模。
肩负重任时懂得适可而止,功成名就后应保全自身。
如果能得到允许,我愿相伴老友,一同去寻找隐居的仙人。
- 注释
- 衮绣:古代帝王的礼服,绣有龙凤图案,象征尊贵和历史。
旂常:旗帜,这里指国家或朝廷的标志。
三迁:孟母三迁的故事,形容父母重视教育环境的选择。
商臣:春秋时期楚国的大臣,以忠诚和孝顺著称。
几杖:几案和手杖,代指年老体衰。
赤松人:传说中的仙人,比喻隐士或高人。
- 鉴赏
这是一首颂扬古代贤臣,表达对理想官员品德的赞美之情的诗句。首两句“衮绣春秋富,旂常事业新。”通过对豪华装饰的比较,描绘了丰富而又不断更新的事业和成就。这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古代贤臣持续发展事业的赞赏,也反映出诗人自身对于追求卓越、不断进取的理念。
接着,“三迁推孟母,一德表商臣。”提到的是历史上的贤臣,他们以高尚的品德著称,甚至能够影响后世。这里的“三迁”指的是古代名将周公旦,他曾三次被推举为辅政大臣;“孟母”则是孔子的母亲,孔子因其而得名;“一德”和“商臣”都是用来形容历史上忠诚、有才能的官员。诗人通过这些历史人物的点滴提醒,强调了品德与能力并重的重要性。
中间两句,“任重能知止,功成合保身。”则是对理想中的贤臣如何处理职责和个人安全的一种期望。它表达了一种平衡:能够承担重大责任,同时也知道何时该停止,以保护自己。这反映了古代士人对于名节与生命的珍视。
最后两句,“傥容陪几杖,同访赤松人。”则是诗人对理想生活的一种向往。这里“傥容”指的是悠闲自得的状态,“几杖”则是一种古代老人的拐杖;“赤松人”出自《庄子》,比喻长寿之人。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安逸生活和长寿的向往,以及与品德高尚的人共同享受宁静生活的愿望。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历史人物的典故,传递了一种理想中的官员形象:既有能力又有德行,能够在职责和个人安全之间找到平衡,并且对生命持有一种超脱和珍视的态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天门开
天门开兮冥冥,沛余乘兮上征。
雷车兮电旗,班陆离兮四驰。
阳昭昭兮在下,女翩翩兮媵予。
交不周兮易离,路超远兮徒自苦。
涉海兮杨灵,楫阳侯兮贝宫。
采珊瑚兮屿间,折三秀兮水中。
望佳人兮不来,吹洞箫兮绝浦。
聊盘旋兮戏娱,时不可兮再有。
自曲靖回至杨林观田家刈穫有成
輶车至杨林,秋日正卓午。
时维九月候,䆉稏满滇土。
田家急收穫,处处筑场圃。
瓯窭亦满沟,牛载更儿负。
筋力诚乃疲,腰背若伛偻。
所愿在有秋,不复辞此苦。
宁知输官仓,所得遗几许。
贫家计口食,岁暮复贷举。
因思井田制,百亩什一取。
是时人足食,狼戾厌禾稌。
呼醪击肥鲜,含哺醉起舞。
此乐不复见,使我热衷腑。
所冀良有司,善政去苛虎。
捍吏不打门,疮孔或少补。
作诗告民牧,殷勤为摩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