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当作(dàng zuò)的意思:把某人或某物视为另外一个人或物,以达到某种目的或目标。
得一(dé yī)的意思:得到一件宝贵的东西或成功的机会。
得道(dé dào)的意思:指得到真理、道理,也可指达到某种境界或得到某种成就。
乱离(luàn lí)的意思:指秩序混乱,无序分散。
暮年(mù nián)的意思:指人到了晚年阶段。
一枝(yī zhī)的意思:指独一无二的、与众不同的一支。
争知(zhēng zhī)的意思:争夺知识、追求学问。
枝栖(zhī qī)的意思:指鸟类停歇在树枝上休息,比喻临时寄身或依附于某个地方。
诸葛(zhū gě)的意思:指智谋超群、才智出众的人。
一枝栖(yī zhī qī)的意思:指只有一支枝叶的树,比喻孤单、孤立无援。
诸葛亮(zhū gě liàng)的意思:指一个人聪明智慧、才华出众,能够解决复杂问题和应对各种困难。
- 注释
- 乱离:战乱和离散。
一枝栖:一处暂时的安身之处。
得道:获得真理或悟道。
却是迷:却发现自己陷入迷惑。
曹操: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蜀汉时期的杰出谋士。
暮年:晚年,老年。
汉征西:汉朝的西部征伐者,这里指代曹操可能的军事角色。
- 翻译
- 在战乱中找到一丝安宁,谁知这反而成了困惑。
如果曹操遇到诸葛亮,晚年可能会成为汉朝的西部征伐者。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末期诗人陈普的《咏史》其一,主要通过历史人物荀彧和曹操、诸葛亮的典故,表达了对乱世中个人命运的感慨以及对智者之间可能存在的误解的反思。
首句“乱离拣得一枝栖”,描绘了在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荀彧这样的贤才如同飘摇中的鸟儿,勉强找到一个暂时的安身之处。这里的“乱离”象征着战乱和变迁,“一枝栖”则暗指苟且偷生的境况。
次句“得道争知却是迷”,进一步揭示了即使荀彧自认为找到了“道”,即他的智慧和忠诚,但在那个复杂的历史环境中,他是否真的被理解或认同,却成了疑问。这里的“却是迷”表达了对荀彧命运的无奈和对人心难测的感叹。
最后两句“曹操若逢诸葛亮,暮年当作汉征西”,以曹操和诸葛亮这两位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为例,假设他们在不同的时代相遇,如果曹操晚年能遇到诸葛亮这样的智囊,可能会改变历史的走向,使得曹操能够像汉朝的征西将军一样有所作为。然而,这仅仅是一种假设,实际上他们并未交汇,这也暗示了荀彧的悲剧性结局——尽管他有才,但未能得到应有的施展。
整首诗通过历史人物的对比,寓言般地揭示了乱世英雄的孤独与迷茫,以及智者在乱世中的无奈与悲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