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2日(农历三月廿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复作耳鸣二首·其二》
《复作耳鸣二首·其二》全文
宋 / 范成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东极空歌下始青,西方宝网奏韶英

不须路入兜元国,自有音闻室筏城。

牛蚁谁知床下斗,鸡蝇任向梦中鸣。

如今却笑难陀种,无耳何劳强听声。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须(bù xū)的意思:不必,不需要

东极(dōng jí)的意思:指东方最远的地方,也指极点。

方宝(fāng bǎo)的意思:指珍贵宝贝,比喻非常宝贵或极其重要的东西。

何劳(hé láo)的意思:表示不必费力、无需劳累,也可用于委婉地表示不必为他人操心或劳心。

梦中(mèng zhōng)的意思:指在梦中,不真实的情景或境况。

难陀(nán tuó)的意思:形容人的智慧、才能非常高超。

牛蚁(niú yǐ)的意思:形容力量强大的人或事物。

强听(qiáng tīng)的意思:指强行听取别人的秘密或隐私。

如今(rú jīn)的意思:指现在,表示当前的时间或情况。

韶英(sháo yīng)的意思:指人才出众、才华横溢的年轻人。

听声(tīng shēng)的意思:倾听声音、留心聆听。

无耳(wú ěr)的意思:没有耳朵,形容对外界的声音不闻不问。

西方(xī fāng)的意思:指地理方向上的西面,也可以引申为指西方国家或文化。

音闻(yīn wén)的意思:指声音传闻,传说流传。

中鸣(zhōng míng)的意思:指发出声音,表示声音传达到中间或远处。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作品《复作耳鸣二首(其二)》。诗中,诗人以奇特的视角描绘了耳鸣的感受。"东极空歌下始青,西方宝网奏韶英",形象地将耳鸣比作来自天地四方的声音,既有东方的歌声,又有西方的乐章,犹如瑰丽的音乐网。"不须路入兜元国,自有音闻室筏城",进一步强调耳鸣仿佛穿越了神秘的境域,无需实体路径,声音就能直达内心深处。

"牛蚁谁知床下斗,鸡蝇任向梦中鸣",诗人将耳鸣与日常生活中的微小事物相联系,暗示即使是最细微的声音也能在梦中引起共鸣。最后两句"如今却笑难陀种,无耳何劳强听声",诗人以调侃的口吻,表达了对那些无法听见这些声音的人的同情,同时也揭示了自己对耳鸣独特体验的自嘲和理解。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富有象征和比喻的语言,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于耳鸣的独特感受,以及对生活琐事的细腻观察和自我反思。

作者介绍
范成大

范成大
朝代:宋   字:致能   号:称石湖居士   籍贯: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126-1193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进士第,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乾道三年(1167年),知处州。乾道六年(1170年)出使金国,不畏强暴,不辱使命,还朝后除中书舍人。乾道七年(1171年),出知静江府。
猜你喜欢

喜迁莺

莫寻玄妙。我分明说破,修行关窍。

战睡敌魔,忘情绝念,此是圣贤正教。

饮食则定除疑,每日勤修觉照。莫差了。

待无眠无睡,心方合道。别有玄和妙。

炼气成神,自有金光罩。

五气朝元,三花聚顶,水火运行颠倒。

九阳结就还丹,射透灵台八表。功行了。

向长生路上,闲游三岛。

(0)

诗一首

城里争看城外花,独来城里访僧家。

辛勤旋觅新钻火,为我亲烹岳麓茶。

(0)

桂枝香.过溧水感羊角哀左伯桃遗事

丁丁起处。在纵牧九京,经烧残树。

时见鸟鸢饥噪,鸺鹠妖呼。数间老屋团荒堵。

算何人、瓣香来注。淡烟斜照,闲花野棠,杳杳年度。

世事几、番云覆雨,独此道嫌人,抛弃尘土。

眼里长青,谁也解如山否。

三三五五骑牛伴,望前村、吹笛归去。

柳青梨白,春浓月淡,蹋歌椎鼓。

(0)

会稽山中

晓风吹断花稍雨,青山白云无唾处。

岚光滴翠湿人衣,踏碎琼瑶溪上步。

人家远近屋参差,半成图画半成诗。

若使山中无杜宇,登山临水定忘归。

(0)

都下书怀

半月不把镜,羞看两鬓尘。

读书增意气,携刺减精神。

道路谁推毂,江湖赋采蘋。

从来麋鹿性,那作帝乡人。

(0)

赵丞话旧

忆作齐安别,相逢直到今。

寒温片时话,故旧百年心。

折柳送行客,栽松遇赏音。

尊前强歌笑,两鬓雪霜深。

(0)
诗词分类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诗人
张謇 戚继光 龚鼎孳 郭则沄 储光羲 高适 蒋士铨 陆佃 范仲淹 释敬安 吴镇 王廷相 沈与求 苏洵 吕南公 朱敦儒 王国维 屈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