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鹧鸪天.笋》
《鹧鸪天.笋》全文
清 / 刘琬怀   形式: 词  词牌: 鹧鸪天

不待雷声惊蛰过。乌键折土遍山阿。

青青未挺参差节,一捻春纤琢磨

穿石罅,渡泥窠。鸡腔燕尾美如何

只须玉版参透,便抵胸中成竹多。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待(bù dài)的意思:不等待,不耐烦

参透(cān tòu)的意思:理解透彻,洞悉其中的道理或真相。

参差(cēn cī)的意思:形容不齐整、不齐全的样子。

成竹(chéng zhú)的意思:成竹指的是事先已经有了完整的计划或者构想,形象地比喻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入的思考,对事物的发展和结果有准确的预测和把握。

春纤(chūn xiān)的意思:春天的丝线,指春天的细雨。形容春天细雨的柔和、细腻。

惊蛰(jīng zhé)的意思:惊蛰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春天开始,天气逐渐转暖,昆虫苏醒,万物复苏。在成语中,惊蛰意指一种力量的觉醒和爆发。

青青(qīng qīng)的意思:青色的、绿色的、年轻的。

如何(rú hé)的意思:表示询问或描述做某事的方法或步骤。

石罅(shí xià)的意思:石头的裂缝

胸中(xiōng zhōng)的意思:指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思想、情感或抱负。

一捻(yī niǎn)的意思:一点,一丝

玉版(yù bǎn)的意思:指古代制作文书的用具,比喻文章或书籍的内容高雅、精美。

琢磨(zuó mo)的意思:琢磨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思考、探索和思索的过程。它表示经过深入思考和研究后获得的理解和洞察力。

鉴赏

这首《鹧鸪天·笋》由清代诗人刘琬怀所作,通过对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首句“不待雷声惊蛰过”,以自然界的惊蛰时节为背景,暗示笋在春雷未响之前就已开始生长,体现了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接着“乌键折土遍山阿”一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笋破土而出的动态过程,仿佛乌键(可能指黑色的工具)在山间各处挖掘,将笋的生长过程具象化。

“青青未挺参差节,一捻春纤似琢磨”两句,进一步刻画了笋的形态特征。青绿色的笋尖尚未完全挺拔,参差不齐的节段如同少女细嫩的手指,经过精心雕琢一般,形象地表现了笋的清新与生机。这里不仅赞美了笋的外在美,也隐喻了生命的成长与变化。

“穿石罅,渡泥窠。鸡腔燕尾美如何”几句,通过对比和比喻,展现了笋在恶劣环境中的坚韧与美丽。它能够穿透坚硬的岩石缝隙,跨越泥泞的地面,其生命力之强令人赞叹。同时,将笋的生长姿态比作鸡腔燕尾,既形象又富有韵律感,突出了笋的独特美感。

最后,“只须玉版频参透,便抵胸中成竹多”两句,借用了“胸有成竹”的典故,表达了对笋深入研究、理解其生长规律的渴望。这里的“玉版”象征着知识与智慧,意味着只要不断探索与学习,就能深刻理解事物的本质,获得丰富的知识与经验。

整体而言,这首词以笋为载体,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力量的赞美以及对知识追求的渴望。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不断探索的精神风貌。

作者介绍

刘琬怀
朝代:清

刘琬怀,字韫如,一字撰芳,阳湖人。刘汝器女,嗣绾妹,金坛虞朗峰室,有《问月楼集》。
猜你喜欢

送周端常之建康

高名闻已久,方策有文雕。

接得诗人信,知从谏议招。

住遥劳枉刺,去速恨移桡。

何处逢黄菊,秋风故六朝。

(0)

再用前韵集句·其四

闻道骑鲸游汗漫,寄书因见雁南征。

他年一舸鸱夷去,莫羡抟风起北溟。

(0)

八声甘州.燕山雪花

渺平沙、莽莽海风吹,一寒气崔嵬。

耿长天欲压,河流不动,云湿如灰。

帝敕冰花剪刻,飞瑞上燕台。

马上行人笑,万玉堆豗。

滉漾天街晴昼,料酒楼歌馆,都是春回。

喜丰年有象,贺表四方来。

仗下貂裘茸帽,拥千官、齐上紫金杯。

明朝起,江南驿使,来进宫梅。

(0)

句·其二

一条横截红尘断,几曲遥通紫禁深。

(0)

海山图二首·其一

栈道萦纡如蜀路,我梦曾游定何处。

金碧楼台缥纱里,员峤方壶如是尔。

彼何人者欲问之,翩然抱琴过桥底。

(0)

次韵欧阳良有高山仰止四首·其一

少年场屋心,富贵轻秋毫。

如何此偪仄,晚作空山逃。

世方驰逐好,我独儒书豪。

宁甘往教远,不肯十上劳。

尚持鹍鸡弦,自爱凤尾槽。

纷然凉州曲,谁赏郁轮袍。

取之众弃中,君眼亦已高。

惜哉君更穷,相看两萧骚。

(0)
诗词分类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诗人
李文藻 莲花妓 陈大受 许孟容 刘光谦 洪兴祖 彭泰翁 钟谟 洪子舆 徐商 甄后 吴隐之 李勋 左芬 程邃 乙支文德 洪天锡 周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