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在消息间,抑阴与扶阳。
在复喜无疾,在姤忧与长。
苞桑(bāo sāng)的意思:比喻尚未开放、未得到普遍认可的事物。
宾主(bīn zhǔ)的意思:指客人和主人的关系,客人作为宾客,主人作为东道主。
剥床(bō chuáng)的意思:指专门剥夺别人财物的行为。
不同(bù tóng)的意思:不同的方法或手段,却能达到相同的效果。
大人(dà rén)的意思:成年人,指年龄较大的人。
大过(dà guò)的意思:表示超过某个限度或程度,过分。
顾虑(gù lǜ)的意思:指担心或忧虑,顾虑犹豫不决。
观象(guān xiàng)的意思:观察天象,预测吉凶祸福。
混沌(hùn dùn)的意思:混沌指的是事物杂乱无章、缺乏秩序的状态,也可以表示混乱、困惑或无序的局面。
进求(jìn qiú)的意思:努力追求进步或成功。
君子(jūn zǐ)的意思:君子指的是有德行和高尚品质的人,通常用来形容有修养、有风度、有道德的人。
可以(kě yǐ)的意思:表示事物具有某种能力或条件,可以实现某种行为或达到某种目的。
龙战(lóng zhàn)的意思:指英勇奋战,战斗力强大。
履霜(lǚ shuāng)的意思:履行艰难的任务或冒险的行动。
内外(nèi wài)的意思:内部和外部
人为(rén wéi)的意思:由人为主动创造或引起的事物或行为。
圣人(shèng rén)的意思:指具有高尚品德、智慧卓越的人
圣谟(shèng mó)的意思:圣人的指导和教诲。
世道(shì dào)的意思:世界上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
淑慝(shū tè)的意思:指表面上温文尔雅,内心却阴险狠毒的人。
所以(suǒ yǐ)的意思:因此,由此推断出的结果。
天地(tiān dì)的意思:
◎ 天地 tiāndì
(1)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外宾(wài bīn)的意思:
[释义]
(名)外国客人。
[构成]
偏正式:外(宾
[例句]
对待外宾要有礼貌。(作宾语)
无疆(wú jiāng)的意思:无边界、无限广大
消息(xiāo xī)的意思:形容人们因为谣言、传闻或消息的传播而惊慌失措,心惊胆战。
休否(xiū fǒu)的意思:休息或停止的问题
玄黄(xuán huáng)的意思:指古代中国哲学中的两个极端颜色,玄指黑色,黄指黄色,代表天地的极端。
洋洋(yáng yáng)的意思:形容充满自信、自豪、得意的样子。
一曰(yī yuē)的意思:表示只有一种说法或一种解释。
一天(yì tiān)的意思:指极短的时间或极小的数量。
盈虚(yíng xū)的意思:形容事物或情况的变动,时而盈满,时而空虚。
消息盈虚(xiāo xi yíng xū)的意思:指消息多而不实,充斥着虚假和夸大的情况。
此诗《仲冬晦日观易有感》由明代诗人张天赋所作,通过对中国古代易经哲学的深刻理解,表达了对宇宙自然规律和人类社会道德秩序的思考。
首句“混沌一天地,龙战分玄黄”描绘了天地初开,阴阳对立,混沌未分的景象,暗喻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对立统一的自然法则。接着,“淑慝本不同,暗伏灾与祥”指出善恶本质不同,但它们在暗中相互转化,预示着灾祸与吉祥并存的复杂性。
“圣人为世道,顾虑深且长”赞扬圣人对于社会道德的深远考量,强调了圣人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尝在消息间,抑阴与扶阳”、“一曰戒履霜,一曰戒剥床”等句子,引用易经中的概念,阐述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如何通过抑制阴暗面,扶持光明面,以达到平衡和谐的状态。
“在复喜无疾,在姤忧与长”进一步说明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应采取相应的策略,以避免疾病或灾难的发生。“内外宾主辨,不早疾有伤”强调了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明确内外角色,避免过早伤害他人或自己。
“君子贵观象,消息盈虚场”提醒君子应当观察事物的发展趋势,理解其盛衰变化的规律。“大人克休否,其亡复其亡”表达了大人物应当懂得顺应天道,即使遭遇失败也能重新崛起的智慧。
最后,“所以安其位,终焉系苞桑”总结了保持稳定地位的关键在于稳固根基,如同依靠桑树一样。“吾动益与巽,日进求无疆”表达了个人应当不断前进,追求无限可能的决心。“可以无大过,圣谟遵洋洋”则强调了遵循圣人的教诲,避免犯下重大错误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易经哲学的深入探讨,展现了作者对宇宙自然规律和社会道德秩序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个人修养和行为准则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