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地燕天入思迷,遂令行与住皆疑。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可知(kě zhī)的意思:可以知道,能够了解或明白的意思。
靡及(mí jí)的意思:无法达到;不能及其
迷津(mí jīn)的意思:迷失方向,不知所措
南北(nán běi)的意思:南北表示方向,也可以表示两个相对的地点或事物。
岐路(qí lù)的意思:指分道扬镳,走上不同的道路或选择不同的方向。
去来(qù lái)的意思:指人来去的动作或事物的往来。
四海(sì hǎi)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广阔的天地。也表示四面八方、各个地方。
行与(xíng yǔ)的意思:行动与言语一致,言行一致
一身(yī shēn)的意思:指一个人身上具备了多种特质或才能。
周道(zhōu dào)的意思:指道德高尚,行为正直,举止端庄的品德风范。
- 鉴赏
此诗《岐路》由明代诗人郭之奇所作,描绘了诗人身处歧路,内心迷茫、困惑的情境。诗中以“粤地燕天入思迷”开篇,巧妙地将地理环境与情感状态相融合,营造出一种深邃而复杂的心理氛围。诗人似乎在思考着人生道路的选择与不确定性,用“遂令行与住皆疑”表达出内心的犹豫与彷徨。
接着,“时怀靡及迟周道,夜梦频惊促晓骑”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迷茫感。诗人时而怀念过去,渴望回到熟悉的路径(“周道”),但又因现实的阻隔而难以实现;夜晚的梦境则加剧了这种焦虑,梦中的急促骑马声仿佛预示着时间的紧迫和未来的不确定。
“南北况逢羊屡失,去来惟见鸟争窥”两句,通过自然界的景象来映射诗人的内心世界。南北方向的迷失,象征着在选择人生道路时的困惑;“羊屡失”可能暗指在追求目标过程中的一次次失败或偏离,而“鸟争窥”则暗示了外界的干扰与诱惑,使得诗人难以专注于自己的目标。
最后,“一身岐路今遑恤,四海迷津那可知”表达了诗人对当前处境的无奈与对未来未知的恐惧。身处歧路,一人独行,既无暇顾及,也难以预测四海之内的迷津,充满了对命运的无力感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担忧。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人在面对选择与困境时的复杂心理状态,以及对自我认知与未来可能性的深刻反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