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梅花十绝答石塘二林·其一》
《梅花十绝答石塘二林·其一》全文
宋 / 刘克庄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纵赏梅园一时枝头往往参旗

可怜铁汉衰飒,榾柮炉边自锻诗。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参旗(cān qí)的意思:参与战争,参加军队作战。

可怜(kě lián)的意思:

[释义]
(1) (形)基本义:值得怜悯。
(2) (动)怜悯。
(3) (形)(数量少或质量坏到)不值得一提。
[构成]
动宾式:可|怜
[例句]
可怜的孩子。(作定语)不能可怜人。(作谓语)知识贫乏得可怜。(作补语)

梅园(méi yuán)的意思:指梅花盛开的园子,比喻文人雅士聚集的地方。

衰飒(shuāi sà)的意思:形容人衰败、风采不再。

铁汉(tiě hàn)的意思:指坚强、刚毅、勇敢的男子。

往往(wǎng wǎng)的意思:常常,经常

一时(yī shí)的意思:一小段时间内,暂时的。

枝头(zhī tóu)的意思:指事物的最高点或最前沿的位置。

注释
纵赏:尽情欣赏。
梅园:梅花盛开的园林。
彼一时:往昔。
往往:常常。
挂参旗:比喻繁花如旗挂满枝头。
可怜:令人怜惜。
铁汉:形容人壮硕刚强。
今衰飒:现在衰老无力。
榾柮:烧火用的木柴。
炉边:炉火旁边。
自锻诗:独自创作诗歌。
翻译
在那梅花盛开的园林中,曾经繁花似锦。
如今强壮的汉子已显老态,只能在炉火旁独自锤炼诗句。
鉴赏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淡定之态描绘了一幅静谧的梅园图景。"纵赏梅园彼一时"透露出诗人对美好时光的回忆和珍惜,而"枝头往往挂参旗"则是梅花如同飘逸的云旗,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梅花高洁脱俗的一面。

然而,接下来的两句却带有几分哀愁。"可怜铁汉今衰飒"中的“铁汉”指的是诗人自己,这里表达了一种英雄迟暮的感慨,岁月不饶,使得昔日豪情壮志渐渐消逝。而"榾柯炉边自锻诗"则描绘了诗人在寒冷的炉火旁自我打磨、锤炼文字的情景,这不仅是对诗艺的坚守,更是一种精神状态的写照。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之美的赞颂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既有对美好的追求,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这样的意境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性,还反映出了一种超越时代的艺术追求。

作者介绍
刘克庄

刘克庄
朝代:宋   字:潜夫   号:后村   籍贯:福建莆田   生辰:1187~1269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
猜你喜欢

送族弟彦端还衡山

彦字诸孙端甫良,秋风访族自衡阳。

百年文物家声在,累叶松楸世泽长。

君视前人应不忝,我于同姓自难忘。

不堪相见还相别,楚水吴山意渺茫。

(0)

贺东畬钱先生搆别墅

共说于公治狱仁,还闻韦氏薄籯金。

生儿已副高门望,作室能忘肯搆心。

一脉承传书种在,百年培养庆源深。

庭前手植三槐树,会见森森长碧阴。

(0)

某比以笔劄逋缓应酬为劳且闻有露章荐留者才伯贻诗见戏辄亦用韵解嘲·其五

平生艺苑说荆关,点笔虽忙意却闲。

何用更骑黄犊去,右丞胸次有江山。

(0)

马上口占谢诸送客十首·其七

别酒淋漓满路岐,酒阑无奈客东西。

多情独有斜阳色,一路殷勤送马蹄。

(0)

盛斯显南京司封

蓟门秋风天早寒,潞河生波杨柳残。

沙尘吹衣日色薄,仙郎九月辞长安。

长安东下浮官舸,去去心驰大江左。

人情往往计南北,委顺知君无不可。

忆我前年入国门,连珂接佩多乡人。

岂无同朝欢,不及同乡美。

萧条逆旅中,吴音更堪喜。

宦辙羁人不得齐,一朝散去各东西。

向来坐客日以减,子行更使吾惋悽。

何如重为交游惜,再世通家非一日。

况也葭莩添姻戚,人生得意无南北。

我漫惜君君自适。

建业江山天下奇,圣皇昔此开鸿基。

穹宫杰构比丰镐,列职分曹同保釐。

百年形胜真雄壮,奕叶名家更清畅。

画省雍容如列仙,簿书萧散清而閒。

坐曹读书百不关,有时骑马看钟山。

(0)

道出淮泗舟中阅高常侍集有自淇涉黄河十二首因次其韵·其五

渚蒲十里青,堤柳千丝直。

行路尚裹裘,忽忽徂春色。

暑寒有恒期,人事无能测。

鱼鸟独会心,忻然似相识。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诗人
虞仲文 舒元舆 焦循 刘定之 李从善 嵇璜 鲍令晖 李元度 裴秀 傅尧俞 孔绍安 王播 范泰 林外 何晏 陈沆 范传正 钦叔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