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圆 通 大 士 赞 宋 /释 慧 开 足 蹈 双 莲 洒 杨 柳 ,面 目 端 严 世 希 有 。梵 音 妙 音 海 潮 音 ,祗 这 而 今 谁 动 口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潮音(cháo yīn)的意思:指声音悦耳动听,如流水潺潺,如潮水涌动。
动口(dòng kǒu)的意思:指言辞激烈,口舌争吵。
端严(duān yán)的意思:形容严肃庄重,态度端正。
而今(ér jīn)的意思:表示现在,目前,如今。
梵音(fàn yīn)的意思:指佛教音乐的声音、音律,也用来形容声音清幽悦耳。
海潮(hǎi cháo)的意思:比喻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或潮流。
面目(miàn mù)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事物的真实情况或本来面貌。
妙音(miào yīn)的意思:形容音乐、声音或言语极其优美动人。
双莲(shuāng lián)的意思:双莲是一个形容词,意为“双倍的美好”。它表示事物双倍美好,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品质优秀。
希有(xī yǒu)的意思:罕见、稀少
杨柳(yáng liǔ)的意思:杨柳是指杨树和柳树,用来形容柔软、婉约的女子。
海潮音(hǎi cháo yīn)的意思:指海浪拍击岸边的声音,比喻声势浩大、声音洪亮。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慧开所作的《圆通大士赞》中的一句,描绘的是对佛教中的圆通大士(即观音菩萨)的赞美。"足蹈双莲洒杨柳"形象地刻画了大士轻盈的姿态,仿佛踏着莲花,步履间带起杨柳般的柔美。"面目端严世希有"则强调了大士庄严而又罕见的容貌,显示出其超凡脱俗的圣洁气质。
"梵音妙音海潮音"运用比喻,将大士的语音比作梵天之音和海潮之声,暗示其法音深远、动人,如同大海的潮汐般洗涤人心。最后的"祇这而今谁动口"表达了对大士智慧与慈悲力量的赞叹,意思是世间能有几人能如大士般说出如此深奥而触动人心的话语。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比喻,展现了圆通大士的崇高形象和佛法的深远影响,表达了诗人对佛性的崇敬和对智慧的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