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初秋》
《初秋》全文
明 / 释函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山院炎蒸苦莫何,西风忽向竹间过。

梧桐新月难成寐杨柳残烟好放歌

足疾偏怜药力,心閒每恐入诗魔

寒蝉树声逾切,始信深怀冷处多。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成寐(chéng mèi)的意思:指人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快速入睡或沉睡。

放歌(fàng gē)的意思:指高兴地歌唱或欢快地歌舞。

寒蝉(hán chán)的意思:指在寒冷的冬天鸣叫的蝉,比喻在逆境中仍然坚持奋斗的精神。

偏怜(piān lián)的意思:偏袒、偏爱、偏心地怜悯或同情。

山院(shān yuàn)的意思:山院指的是位于山腰或山顶的庭院,也可以用来比喻僻静宜人的地方。

诗魔(shī mó)的意思:指在诗词创作方面具有非凡才华和造诣的人。

树声(shù shēng)的意思:指风吹树叶发出的声音,比喻传闻或谣言。

梧桐(wú tóng)的意思:比喻友谊深厚或感情深挚。

西风(xī fēng)的意思:指西方的风,比喻妻子的言行或行为举止温柔和顺服,对丈夫百依百顺。

炎蒸(yán zhēng)的意思:形容天气炎热,闷热潮湿。

杨柳(yáng liǔ)的意思:杨柳是指杨树和柳树,用来形容柔软、婉约的女子。

药力(yào lì)的意思:指药物的疗效和功效。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初秋时节山院中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受。首联“山院炎蒸苦莫何,西风忽向竹间过”以对比手法开篇,将夏日的酷热与秋风的清爽形成鲜明对比,生动展现了季节转换的微妙变化。颔联“梧桐新月难成寐,杨柳残烟好放歌”则通过梧桐与新月的静谧与杨柳与残烟的悠扬,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略带忧郁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颈联“足疾偏怜凭药力,心閒每恐入诗魔”表达了诗人身体与心灵的双重状态。一方面,身体的不适需要药物来缓解,另一方面,内心对诗歌创作的痴迷可能带来困扰,体现了诗人对自我状态的深刻反思。尾联“寒蝉远树声逾切,始信深怀冷处多”以寒蝉的哀鸣和远处树木的声音作为收束,不仅渲染了秋日的凄清,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孤独与寒冷的深切体会,以及对这种感受的认同与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内心独白,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与自我时的复杂情感,以及对生命中美好与痛苦的深刻体悟。

作者介绍

释函是
朝代:明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甲戌正月十四日书所见来日惊蛰节

老去何堪节物催,放灯中夜忽奔雷。

一声大震龙蛇起,蚯蚓虾蟆也出来。

(0)

坐池上看水偶成五绝句·其五

桥脚时依树,阶唇便作河。

初无心可洗,谁作洗心歌。

(0)

和所盘风字韵

二十四番花信风,到头谁白又谁红。

寻春不用苦多感,有酒且须时一中。

吾辈于人长落落,浮生虽梦亦匆匆。

未知今岁沧浯上,握手论心几度同。

(0)

中秋前夕三首·其二

稍穿疏树残光碎,徐碾晴空素艳流。

交过子时是明日,搀先半夜赏中秋。

(0)

至日登乐游园

阴律随寒改,阳和应节生。

祥云观魏阙,瑞气映秦城。

验炭论时政,书云受岁盈。

晷移长日至,雾敛远霄清。

景暖仙梅动,风柔御柳倾。

那堪封得意,空对物华情。

(0)

嗟哉董生行

淮水出桐柏,山东驰遥遥,千里不能休。

淝水出其侧,不能千里百里入淮流。

寿州属县有安丰,唐贞元时县人董生召南隐居行义于其中。

刺史不能荐,天子不闻名声,爵禄不及门。

门外惟有吏,日来徵租更索钱。

嗟哉董生朝出耕,夜归读古人书。

尽日不得息,或山而樵,或水而渔。

入厨具甘旨,上堂问起居。

父母不戚戚,妻子不咨咨。

嗟哉董生孝且慈,人不识,惟有天翁知。

生祥下瑞无时期。家有狗乳出求食,鸡来哺其儿。

啄啄庭中拾虫蚁,哺之不食鸣声悲。

徬徨踯躅久不去,以翼来覆待狗归。

嗟哉董生,谁将与俦。时之人,夫妻相虐,兄弟为雠。

食君之禄,而令父母愁。

亦独何心,嗟哉董生无与俦。

(0)
诗词分类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诗人
屈复 洪升 慧远 丁日昌 钱俶 徐淑 萧泰来 张志和 神秀 薛昭蕴 韩崶 刘绘 陈克家 端木国瑚 朱服 薛稷 孔融 文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