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吹曲辞.凯歌六首·其二》全文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官军(guān jūn)的意思:指官方的军队,也泛指政府的武装力量。
过楼(guò lóu)的意思:指在讨论、解决问题时,只看到表面现象,没有深入思考和探究。
旌竿(jīng gān)的意思:旌竿指的是旗杆,比喻权势、威严。
临月(lín yuè)的意思:指接近月末或月底的时候。
楼兰(lóu lán)的意思:指远古西域的一个古代国家,也用来比喻遗迹、遗址等。
蒲海(pú hǎi)的意思:蒲海指的是一种水草茂盛的湖泊,用以比喻广阔的水域。
营幕(yíng mù)的意思:指帐篷搭建的军营,也用来比喻临时住所或工作场所。
月窟(yuè kū)的意思:指非常深远、难以到达的地方或境地。
- 注释
- 官军:指唐朝的军队。
西出:向西行进。
楼兰:古国名,这里泛指边疆地区。
营幕:军营的帐篷。
月窟:古人认为最西边的地方,此处形容地理位置极西,同时带有边塞苦寒之意。
蒲海:湖泊名,这里泛指边塞的湖泊。
晓霜:早晨的霜冻。
剑尾:剑的末端,这里比喻兵器或战士。
葱山:即葱岭,泛指高山,此指边疆的雪山。
夜雪:夜晚下的雪。
扑旌竿:拍打在军旗的杆上,形容雪大且急。
- 翻译
- 官兵向西越过了楼兰国,营地邻近寒冷的月窟。
蒲海上清晨的霜冻凝结在剑尖,葱山夜晚的雪片拍打着军旗的杆子。
-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边塞战役图景。开篇“官军西出过楼兰”即设定了远离中原、深入胡地的战争背景,展现了军队的雄伟和征途的遥远。接下来的“营幕傍临月窟寒”则通过对环境的刻画,传达了一种肃杀而又神秘的氛围,月冷如霜,营帐旁边是荒凉的山谷,营地之寒,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士们的艰辛与孤独。
诗人在“蒲海晓霜凝剑尾”一句中,以奇特的自然现象来比喻战争的紧张气氛。蒲海即指大漠,晓霜凝结成冰,形似剑锋,显示出一种战前的紧张与肃杀之感。接着“葱山夜雪扑旌竿”则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夜间战场上的景象,葱山即指树木蓊郁的山峰,夜幕中大雪纷飞,如同士兵们挥舞的旌旗一般,显示出战争的激烈与混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战争氛围的精彩描绘,不仅展现了边塞战事的壮观,也传达了一种坚韧不拔、英勇无畏的军队精神。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