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杂诗二十二首·其三》
《杂诗二十二首·其三》全文
宋 / 刘敞   形式: 古风

至人龙德,世岂识潜升

昔在周道衰,伯阳起西征。

胡为一世,畏此网与罾。

川竭山亦摧,喟然吾何称。

不怀徘徊民言憯无惩。

亹亹强著书,后贤以为经。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伯阳(bó yáng)的意思:指聪明、机智、智慧出众。

不怀(bù huái)的意思:不怀指心中不抱怨、不计较、不记恨。

后贤(hòu xián)的意思:指在古代聪明有智慧、有才德的人。

胡为(hú wéi)的意思:指胡乱行动,没有理由或目的。

喟然(kuì rán)的意思:形容心情沉重、悲伤的样子。

龙德(lóng dé)的意思:指人的品德高尚,具有卓越的道德品质。

民言(mín yán)的意思:指民间流传的智慧言辞或谚语。

徘徊(pái huái)的意思:指人在某个地方来回走动,犹豫不决,无法下定决心。

岂不(qǐ bù)的意思:表示反问或加强语气,意为“难道不是吗?”、“难道不会吗?”等。

潜升(qián shēng)的意思:指某种情况或某个人的潜在能力逐渐显露出来,逐步提升。

以为(yǐ wéi)的意思:错误地认为,误以为

一世(yī shì)的意思:一辈子;一生

至人(zhì rén)的意思:指道德品质高尚、修养深厚、才智卓越的人。

周道(zhōu dào)的意思:指道德高尚,行为正直,举止端庄的品德风范。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敞所作的《杂诗二十二首》中的第三首。诗中以“至人”为引子,探讨了道德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至人即为道德高尚之人,他们追求的是超越世俗的境界,然而在现实世界中,这种理想往往难以被理解或实现。

诗的开头“至人迈龙德,世岂识潜升”,表达了至人追求的道德境界超脱于常人所能理解的层面,如同龙之隐匿,不易被人察觉。接着,“昔在周道衰,伯阳起西征”引用了历史典故,暗示在道德衰败的时代,像伯阳这样的人物试图通过行动来恢复道德秩序,但“胡为委一世,畏此网与罾”则表达了即使有心改变,也因现实的束缚而难以实现。

“川竭山亦摧,喟然吾何称”进一步描绘了道德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如同河流干涸、山峦崩塌,让人感叹道德的失落。最后,“岂不怀徘徊,民言憯无惩”指出尽管内心充满犹豫和徘徊,但民众的行为却并未因此而有所改变,道德的沦丧似乎无法得到纠正。“亹亹强著书,后贤以为经”则表明诗人通过著书立说,希望为后来的贤者提供道德的指引和借鉴。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道德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以及对理想社会的渴望与无奈。

作者介绍
刘敞

刘敞
朝代:宋   字:原父   生辰:1019—1068

刘敞(1019—1068)北宋史学家、经学家、散文家。字原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刘敞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猜你喜欢

句·其二

背装花屈膝,白打大廉斯。

进前行两步,跷后立多时。

(0)

句·其一

安得大金柅,制彼日月轮。

免同流水车,今人续古人。

(0)

句·其六

叶外应无叶,心中更有心。

(0)

失调名

杏花著雨胭脂透。

(0)

积高依郡城,迥拔凌霄汉。

(0)

咏史诗.废丘山

此水虽非禹凿开,废丘山下重萦回。

莫言只解东流去,曾使章邯自杀来。

(0)
诗词分类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诗人
商衟 高茂卿 岳伯川 邾仲谊 庾吉甫 脱脱 李寿卿 汪元亨 高文秀 不忽木 睢景臣 陈敷 胡奎 卢龙云 曹家达 彭汝砺 释德洪 邵宝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