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寒 夜 枕 上 宋 /陆 游 屋 老 霜 寒 睡 不 成 ,迢 迢 漏 鼓 过 三 更 。乌 啼 林 外 月 初 上 ,犬 吠 水 边 船 夜 行 。市 有 歌 呼 知 岁 乐 ,亭 无 枹 鼓 喜 时 平 。吾 诗 欲 写 还 慵 起 ,卧 看 残 灯 翳 复 明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成(bù chéng)的意思:表示事物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标,也可表示否定的意思。
残灯(cán dēng)的意思:指接近熄灭的灯火,比喻事物接近结束或即将消亡。
复明(fù míng)的意思:指失明的人恢复了视力,也比喻对事物的认识逐渐清楚。
歌呼(gē hū)的意思:形容歌声高亢嘹亮。
漏鼓(lòu gǔ)的意思:指事物不完整、不完全或不充分。
犬吠(quǎn fèi)的意思:指小狗的叫声,比喻微不足道的声音或无足轻重的事物。
三更(sān gēng)的意思:指夜间的最后一更,也指深夜。
时平(shí píng)的意思:平时、平凡的时候。
霜寒(shuāng hán)的意思:指寒冷的天气,也用来形容人的心情冷淡。
迢迢(tiáo tiáo)的意思:形容路途遥远或心思思念的样子。
乌啼(wū tí)的意思:形容极度悲伤或凄凉。
夜行(yè xíng)的意思:在夜晚进行行动。
月初(yuè chū)的意思:指一个月的开始或开头。
- 注释
- 屋老:老屋。
霜寒:严霜寒冷。
睡不成:难以入睡。
迢迢:遥远。
漏鼓:古代计时器漏壶的滴水声。
三更:深夜。
乌啼:乌鸦鸣叫。
林外:树林外面。
犬吠:狗叫声。
水边:河边。
船夜行:夜间船只在水边行驶。
市有歌呼:市集上有歌声和欢呼声。
知岁乐:知道年景好。
亭无枹鼓:亭子中没有战鼓。
喜时平:为时局太平而欢喜。
吾诗:我的诗。
欲写:想要写。
还慵起:懒得起身。
卧看:躺着观看。
残灯:快要熄灭的灯。
翳复明:忽明忽暗。
- 翻译
- 老屋在严霜中难以入眠,远处漏壶声穿过三更长夜。
乌鸦在林外啼叫,月儿升起,夜晚的水边传来船行狗吠声。
市集上传来人们的歌声和欢呼,表明年景欢乐;亭中没有战鼓,显出时局安宁。
我有诗想写,却又懒得起身,只能躺着看残灯忽明忽暗。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寒夜枕上》,描绘了冬夜寂静而深沉的景象。首句“屋老霜寒睡不成”,以屋老和霜寒渲染出夜晚的寒冷,难以入眠,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不宁。接着,“迢迢漏鼓过三更”通过漏壶的声音,暗示时间已至深夜。
“乌啼林外月初上,犬吠水边船夜行”两句,通过乌鸦的啼叫和远处水边船只的狗吠声,描绘出一幅静中有动的画面,展现出夜晚的孤独与远方的活动。诗人寓情于景,表达了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市有歌呼知岁乐,亭无枹鼓喜时平”进一步揭示了社会的祥和,市井间人们的欢歌笑语和亭中无人击鼓报时,都反映出和平时期百姓的喜悦。最后,“吾诗欲写还慵起,卧看残灯翳复明”表达了诗人虽然疲倦,但因思绪万千,仍不愿起身,而是选择躺着欣赏残灯闪烁,直至天明。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寒夜的景象,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和对社会安定的期盼,展现了陆游深厚的诗歌功底和深沉的人文关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丙午清明日青塘道中
三里五里沙路平,一番两番溪雨声。
无奈春风动人处,紫荆青李满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