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高筑小坡,就下凿深沚。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理(bù lǐ)的意思:不关心,不理会,不理睬
锄薙(chú tì)的意思:指除去不良的势力或恶劣的环境,使之清除干净。
荒秽(huāng huì)的意思:指荒凉肮脏。
连筒(lián tǒng)的意思:指一连串的事物或事件连续不断地发生。
桃李(táo lǐ)的意思:指学生或后辈,也泛指学问、才能等。
往来(wǎng lái)的意思:往来是一个动词短语,表示来去、交流、来往等意思。
小坡(xiǎo pō)的意思:小坡指的是小的山坡或斜坡。
杖屦(zhàng jù)的意思:指代老年人的步履缓慢,需要拄着拐杖行走。
榛芜(zhēn wú)的意思:形容事物繁荣兴盛,繁花似锦。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蔡戡的新居环境改造过程和日常生活的闲适乐趣。诗中提到的“旁有十亩园”,展现了宽敞的田园空间,“荒秽久不理”则暗示了之前的疏于打理。接下来,诗人勤劳地“荷锄薙榛芜”,亲手清理杂草,又“连筒灌桃李”,精心灌溉果树,体现出他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因高筑小坡,就下凿深沚”两句,描绘了他在园林中巧妙地利用地形,营造出高低错落的景致,既有起伏的小坡,又有深水的池塘。这样的设计既实用又美观,富有诗意。
最后两句“杖屦日往来,居閒赖有此”,表达了诗人每天手持拐杖,穿着鞋子,在这片亲手打造的园子里漫步,闲暇时光得以充实,新居成为了他生活中的重要依托。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满足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兵餽行
调丁团甲差民兵,一路一十五万人。
鸣金伐鼓别旗帜,持刀带甲如官军。
儿妻牵衣父抱哭,泪出流泉血满身。
前去不知路远近,刻日要渡黄河津。
人负六斗兼蓑笠,米供两兵更自食。
高卑日概给二升,六半才可供十日。
大军夜泊须择地,地非安行有程驿。
更远不过三埂里,或有攻围或鏖击。
十日未便行十程,所负一空无可索。
丁夫南运军北行,相去愈远不接迹。
敌闻兵侵退散隐,狡筭极深不可测。
师老冻饿无斗心,精锐方出来战敌。
古师远行不裹粮,因粮于敌吾必得。
不知何人画此计,徒困生灵甚非策。
但愿身在得还家,死生向前须努力。
征人白骨浸河水,水声鸣咽伤人耳。
来时一十五万人,凋没经时存者几。
运粮惧恐乏军兴,再符差点催餽军。
比户追索丁口绝,县官不敢言无人。
尽将妇妻作男子,数少更及羸老身。
尫残病疾不堪役,室中长女将问亲。
暴吏入门便驱去,脱尔恐为官怒嗔。
纽麻缠腰袍印字,两胫束布头裹巾。
冥冥东西不能辨,被驱不异犬豕群。
到官未定已催发,哭声不出心酸辛。
负米出门时相语,妻求见夫女见父。
在家孤苦恨竛竮,军前死生或同处。
冰雪皲瘃遍两脚,县泪寻亲望沙漠。
将军帐下鼓无声,妇人在军军气弱。
星使奔问来几时,下令仓黄皆遗归。
闻归南欲奔汉界,中途又为西贼窥。
凄恻自叹生意促,不见父夫不得哭。
一身去住两茫然,欲向南归却望北。
《兵餽行》【宋·李复】调丁团甲差民兵,一路一十五万人。鸣金伐鼓别旗帜,持刀带甲如官军。儿妻牵衣父抱哭,泪出流泉血满身。前去不知路远近,刻日要渡黄河津。人负六斗兼蓑笠,米供两兵更自食。高卑日概给二升,六半才可供十日。大军夜泊须择地,地非安行有程驿。更远不过三埂里,或有攻围或鏖击。十日未便行十程,所负一空无可索。丁夫南运军北行,相去愈远不接迹。敌闻兵侵退散隐,狡筭极深不可测。师老冻饿无斗心,精锐方出来战敌。古师远行不裹粮,因粮于敌吾必得。不知何人画此计,徒困生灵甚非策。但愿身在得还家,死生向前须努力。征人白骨浸河水,水声鸣咽伤人耳。来时一十五万人,凋没经时存者几。运粮惧恐乏军兴,再符差点催餽军。比户追索丁口绝,县官不敢言无人。尽将妇妻作男子,数少更及羸老身。尫残病疾不堪役,室中长女将问亲。暴吏入门便驱去,脱尔恐为官怒嗔。纽麻缠腰袍印字,两胫束布头裹巾。冥冥东西不能辨,被驱不异犬豕群。到官未定已催发,哭声不出心酸辛。负米出门时相语,妻求见夫女见父。在家孤苦恨竛竮,军前死生或同处。冰雪皲瘃遍两脚,县泪寻亲望沙漠。将军帐下鼓无声,妇人在军军气弱。星使奔问来几时,下令仓黄皆遗归。闻归南欲奔汉界,中途又为西贼窥。凄恻自叹生意促,不见父夫不得哭。一身去住两茫然,欲向南归却望北。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65867c697aba69a0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