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文笔峰》
《文笔峰》全文
明 / 尹瑾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缥缈云中绚綵标,九天色散岧峣。

高峰两度来春雁,中巘人文圣朝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高峰(gāo fēng)的意思:高峰指的是山峰的顶端,也引申为事物的巅峰或顶点。

九天(jiǔ tiān)的意思:形容程度极高,超出一般范围的事物或人。

来春(lái chūn)的意思:指春天的到来或春季的来临。

缥缈(piāo miǎo)的意思:形容事物虚幻、不真实,难以捉摸。

人文(rén wén)的意思:人文是指人类社会中的文化、艺术、哲学、历史等领域的事物。

色散(sè sàn)的意思:指颜色分散、散开。

圣朝(shèng cháo)的意思:指盛世,尤指指一个国家或朝代的治理繁荣昌盛。

翊圣(yì shèng)的意思:辅佐圣君,帮助圣人实现伟大事业。

云中(yún zhōng)的意思:形容事物难以捉摸或虚无缥缈。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文笔峰的壮丽景象与深厚的文化底蕴。首句“缥缈云中绚彩标”,以“缥缈”二字勾勒出文笔峰在云雾缭绕中的神秘与高远,而“绚彩标”则生动地展现了山峰顶端的色彩斑斓,仿佛是大自然的调色盘。次句“九天晴色散岧峣”,进一步渲染了文笔峰的高耸入云,晴朗的天空之色在山峰上散开,既表现了山峰的巍峨,也暗示了其与天界相连的神秘感。

接下来,“高峰两度来春雁”,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大雁比作从高峰飞来的使者,它们的到来不仅增添了山林的生机,也象征着文笔峰作为文化圣地的吸引力,吸引着知识与智慧的传递。最后,“中巘人文翊圣朝”,点明了文笔峰不仅是自然景观的瑰宝,更是人文荟萃之地,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承载着文化的传承,为圣朝(即盛世)的人文发展提供了滋养和启迪。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不仅展现了文笔峰的自然之美,更深刻地揭示了其作为文化象征的意义,表达了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

作者介绍

尹瑾
朝代:明   字:昆润   号:莞石   籍贯:东莞

尹瑾,字昆润,号莞石。东莞人。明世宗嘉靖四十三年(一五六四)年举人,明穆宗隆庆五年(一五七一)进士。授福建漳州府推官。历任工部给事中、吏科都给事中,晋南太仆寺卿。年五十五卒,有《莞石集》。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一、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三五有传。
猜你喜欢

上曾安抚二首

万口争称好使君,携持踊跃看朱轮。
入门便洒随车雨,到处真成有脚春。
鱼鸟一时生意气,江山千里有精神。
大贤易镇朝廷重,巴峡穷愁要抚循。

(0)

十二月十三日喜雪二首

蜀雪古来少,天云今始同。
霏微初带雨,凌乱更从风。
练欲拖平野,盐疑撒远空。
小民咸喜见,谁复怨高穹。

(0)

宋子渊有诗及性宗事用韵寄之二首

还淳反朴似山农,与物相忘即大同。
造理自超言意表,发机不离见闻中。
批云切月能无事,转地回天别有功。
公案见成何必举,请君於此嗣宗风。

(0)

虚舟二首

浮游世界海,无心舟自虚。
簸荡从滔天,不管风涛虞。

(0)

八月十四至十六日无月二首

不见团圆桂景森,清辉一片本常今。
欲看静夜千家昼,先扫长空万里阴。
宇宙光明思佛掌,儿童嚬蹙见人心。
茫茫千里凭谁问,每使良辰罢访寻。

(0)

中秋佳月怀杜安行冯当可二首

西风卷尽片云浮,天宇团圆素月流。
玉斧修成三夜景,银盘赛过十年秋。
佳人渺邈心相照,羁客徘徊影共愁。
安得仙娥一招手,驱鸾驾鹤上琼楼。

(0)
诗词分类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赵扩 胡舜陟 窦庠 毛伯温 阎尔梅 刘叉 陈谏 李格非 刘光祖 崔融 呼文如 陈耆卿 曹端 陆树声 吕蒙正 辅广 高珩 董思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