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杨岐和尚赞》
《杨岐和尚赞》全文
宋 / 释清远   形式: 赞

闹市竿头呈戏,众眼曾惊。

栗棘蒲上横吞,诸方尽畏。宜阳秀水,萍实杨岐

过云横,天高地下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地下(dì xiɑ)的意思:指地面下面,暗中、秘密地进行活动。

竿头(gān tóu)的意思:指事物的前端或顶端。

高地(gāo dì)的意思:高地指地势较高的地方,也比喻地位高的人或事物。

过云(guò yún)的意思:过去的云彩,比喻过去的事情或经历。

闹市(nào shì)的意思:指繁忙、喧嚣、热闹的市场或街道。

萍实(píng shí)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平凡而实在,没有虚浮和浮夸。

杨岐(yáng qí)的意思:指人心思狡猾、阴险奸诈。

诸方(zhū fāng)的意思:各个方面、各方人士

天高地下(tiān gāo dì xià)的意思:表示两者之间差距极大,形容天壤之别。

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杨岐和尚在闹市中的非凡表演,通过“闹市竿头呈戏”一句,展现了和尚的技艺之高超,让众人惊叹不已。接下来,“众眼曾惊”直接点明了观者们的震撼反应。

“栗棘蒲上横吞,诸方尽畏”则进一步展示了和尚的勇猛与威严,仿佛是在栗棘蒲上横行无阻,让四方之人皆感畏惧。这种形象的描绘,不仅突出了和尚的个人魅力,也暗示了其内在的智慧和力量。

“宜阳秀水,萍实杨岐”两句,将地点与和尚的名字巧妙结合,既赞美了宜阳的美景,又强调了杨岐和尚在此地的特殊地位。这里的“萍实”,可能是指一种特殊的果实,常用来比喻偶然或意外之事,此处或许暗含了对杨岐和尚不凡经历的隐喻。

“雨过云横,天高地下”则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同时也寓意深远。雨后的天空,云层横亘,象征着变化莫测的世界;而“天高地下”则表达了宇宙的广阔与人生的渺小,以及在浩瀚宇宙中寻求自我定位的主题。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具体的场景和形象的描绘,不仅赞扬了杨岐和尚的非凡之处,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深邃与丰富。

作者介绍

释清远
朝代:宋

释清远(一○六七~一一二○),号佛眼,临邛(今四川邛崃)人。俗姓李。年十四出家,尝依毗尼。南游江淮间,遍历禅席,师事五祖演禅师七年。后隐居四面山大中庵,又住崇宁万寿寺。继住舒州龙门寺十二年。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奉敕住和州褒禅山寺(《古尊宿语录》卷二九)。踰年,以疾辞,归隐蒋山之东堂。为南岳下十四世,五祖演禅师法嗣。宣和二年卒,年五十四。事见《筠溪集》卷二四《和州褒山佛眼禅师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一一、《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猜你喜欢

初夏

杜鹃啼老万山红,天气于春便不同。

半壁蕉云收暑雨,一帘絮雪扑晴风。

燕巢子出雕梁暖,蚕茧蛾生翠箔空。

閒却香车无采处,欲随蓑笠看田翁。

(0)

秋夜

桂香吹老月中秋,人在西风雁过楼。

半夜枕寒清梦断,银河影挂玉帘钩。

(0)

绝句·其二

霏微细雨不成泥,料峭轻寒透夹衣。

处处园林皆有主,欲寻何地看春归。

(0)

赠青阳士友

离红百颗橘千头,何似南枝雪未收。

国为和羹思是晏,士因止渴忆兴周。

笑谈谷口终当隐,出处胸中要熟筹。

夜月九华浮动处,痴顽宁复照斋丘。

(0)

寄九江宗族

手斸三茅印月痕,却思庐麓接云根。

便将百战开勋业,何似丹心遗子孙。

行尽义丰思古迹,旧曾敷浅出高原。

因思百事俱闲外,惟有人间道最尊。

(0)

送浩翁赴梁县

当年受气便神明,未必冰壶有此清。

自是胸中少凡近,犹须境外立功名。

谪居岁月能闻道,多病工夫近养生。

尚记漫塘曾有语,弟才无用不如兄。

(0)
诗词分类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诗人
杨冠卿 赵师侠 张子翼 罗万杰 吴则礼 陈舜俞 徐溥 岳正 卢宁 史承谦 葛绍体 许棐 马臻 常纪 储巏 梁宪 朱浙 袁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