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衔日入深,云伫星出缓。
涂昏归鞍长,林近去翎短。
南城岌高跻,近野匝四坦。
兹兴将谁同,儿辈未宜算。
风灯(fēng dēng)的意思:指在风中点灯,比喻处境危险,非常困难。
归鞍(guī ān)的意思:指马匹归回到马鞍上,比喻人回到原来的位置,恢复到以前的状态。
江海(jiāng hǎi)的意思:指江河和海洋,也泛指辽阔的水域。
静乐(jìng lè)的意思:指人在宁静的环境中安心快乐。
历历(lì lì)的意思:清晰明了,如实详细。
暮色(mù sè)的意思:指天色渐暗,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也用来比喻事物接近结束或走向衰落的状态。
日入(rì rù)的意思:指太阳落山,天黑了。也用来比喻人的生命终结或者事情的结束。
入深(rù shēn)的意思:进入深处,深入其中。
上天(shàng tiān)的意思:指超出人力所能及的事物,也可以表示极高的地位或境界。
世喧(shì xuān)的意思:指世间的喧嚣和嘈杂声音。
所见(suǒ jiàn)的意思:所看到的事物或情况。
天地(tiān dì)的意思:
◎ 天地 tiāndì
(1)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天半(tiān bàn)的意思:指时间或空间的一半,也可表示程度相当高。
遐思(xiá sī)的意思:指思考问题时思维跳跃,联想广泛,思绪飘忽不定。
星星(xīng xīng)的意思:小小的火苗也能引发大火势。形容事物发展初期虽然微弱,但具有无限的潜力。
行款(xíng kuǎn)的意思:指行为举止得体、规矩端正。
衍衍(yǎn yǎn)的意思:指言辞不明确,含糊其辞,不直接表达出意思。
悠悠(yōu yōu)的意思:形容时间长久、漫长。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傍晚的田园风光和旅人归途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自己内心的宁静与淡远。
开篇“晴烟去人高,暮色上天半”两句,设定了秋日黄昏时分,云烟散去,人们活动的身影渐渐升高,而暮色的阴霾则覆盖了一半的天空。这种描写营造出一种时间和空间交错的氛围。
接下来的“山衔日入深,云伫星出缓”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景物的变迁。山谷中渐渐吞没了夕阳,星辰则在云隙中缓缓露面,这不仅描绘了天色变化,更暗示了一种静谧与悠远。
“涂昏归鞍长,林近去翎短”两句,诗人转而关注到了旅途中的自己。马鞍上的尘土表明了旅程的漫长,而树林间穿梭的鸟群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距离的缩短。
“悠悠宵偃慵,衍衍暮行款”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旅途中慢节奏生活的享受。这里,“悠悠宵偃慵”形容的是一种懒散悠然的情态,而“衍衍暮行款”则是对傍晚时分缓慢行走状态的描绘。
“南城岌高跻,近野匝四坦”两句,诗人对南城的地理特征进行了细腻的描述。城墙峻峭,接近田野的地方则平坦宽阔,这种对立的景象描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观察之锐利,也映射出心灵深处的一种平和与开阔。
“来期遐思舒,暮云所见罕”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美好愿望的期待。这里,“来期”指的是对未来的美好期待,而“遐思舒”则是这种期待带来的心灵舒适。至于“暮云所见罕”,则是在说傍晚时分,天边的云彩是如此稀少和珍贵。
“星星飐风灯,历历吹月琯”两句,是对夜空中星辰与风、月光之间关系的细腻描写。这里,“星星飐风灯”形容了星光在微风中的摇曳,而“历历吹月琯”则是对月亮被清风吹拂后的明净状态的赞美。
“静乐遗世喧,清思破尘懒”两句,则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在这宁静而喜悦的旅途中,诗人超脱了尘世的喧嚣,以清晰的思考打破了一切烦躁和懒惰。
“心通江海浮,气寒天地满”两句,是对诗人内在情感与宇宙之大的融合。在这种境界中,诗人的心灵如同江海一般广阔,而他的精神则如秋日的冷风,充盈于整个天地之间。
最后,“兹兴将谁同,儿辈未宜算”两句,是对未来旅途伙伴的思考。这里,“兹兴”指的是当前的心情和兴趣,而“将谁同”则是在探寻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在“儿辈未宜算”的表述中,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对于未来不做过多预测和计较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旅行、时间流逝以及生命意义的深刻体悟。
先生墓木今已拱,先生高名尚飞动。
新城山接富春山,只有祠堂对丘垄。
我知姓字三十年,江城读传心茫然。
节孝光华照天地,青史可书石可镌。
口诵法华亲寿益,掉头不受吴人辟。
请看齐云百尺楼,落日西风卷行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