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道(bù dào)的意思:不合道理,不符合道德规范
公有(gōng yǒu)的意思:指公共利益高于个人私利,强调公众利益应当放在首位。
汉鼎(hàn dǐng)的意思:汉鼎是指汉代的铜鼎,也用来比喻国家的权力和尊严。
燕然(yàn rán)的意思:形容态度坚决,毫不动摇。
有意(yǒu yì)的意思:有趣或有价值的
玉关(yù guān)的意思:指高山峻岭,也比喻险要的关口。
毡裘(zhān qiú)的意思:毡裘是指粗糙的毡子和毛皮做成的衣物,形容质朴、朴实无华的人或事物。
昭陵(zhāo líng)的意思:指明亡国之事,警示后人。
诸公(zhū gōng)的意思:指众多的人,多用于称呼群体中的人们。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紫芝所作的《读郑公奉使录(其二)》。诗中以“诸公”开头,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思考与评价。"诸公有意勒燕然,不道昭陵闭玉关",这里运用了两个典故,“勒燕然”指的是东汉大将窦宪北击匈奴后,在燕然山刻石记功,象征着功业彪炳;而“昭陵闭玉关”则暗示着帝王陵寝的封闭,意味着权力的终结。这两句诗对比鲜明,表达了对那些追求功名利禄而不顾国家安危的“诸公”的讽刺。
接着,“却遣毡裘窥汉鼎,拜公遗像独何颜”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毡裘"代指北方游牧民族,"窥汉鼎"则是暗喻这些民族觊觎中原的权力和财富。诗人通过这一场景的描绘,批评了那些不顾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只图个人或小团体利益的行为。同时,最后一句“拜公遗像独何颜”,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那些曾经显赫一时,如今却只能在历史长河中留下遗憾的“公”们的讽刺与批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反思,表达了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以及个人责任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