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释
- 倚竹:靠着竹子。
佳人:美丽的女子。
暮愁:傍晚的忧愁。
情伴:情感的伴侣。
夜蝉:夜晚的蝉。
幽:幽深。
一山:一座山。
风月:清风明月。
龙吟:龙的吟唱。
罢:结束。
声入:声音融入。
江云:江面的云雾。
袅袅:摇曳的样子。
秋:秋天。
- 翻译
- 倚着竹子的美女傍晚时分满怀忧愁,她哪里知道陪伴她的只有夜晚的蝉鸣声如此幽深。
在一座山中,风月的旋律仿佛龙的吟唱已经结束,声音飘荡在江面上,秋意渐浓。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铚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在夜晚独自赏析自然之美时所感受到的情愫。开篇“倚竹佳人生暮愁”,即刻描绘出一位依靠着竹子、心怀忧郁的佳人形象,这里的“暮愁”传递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可能是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一种感慨。
紧接着,“那知情伴夜蝉幽”,这里的情伴指的是那位佳人,而“夜蝉幽”则描绘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夜晚氛围,蝉鸣声在寂静中显得尤为清晰。诗人通过这种对比强化了佳人的孤独感和内心世界的复杂性。
“一山风月龙吟罢”,此句转向自然景观,运用了壮丽的意象,“一山”、“龙吟”都传达出一种雄浑与力量,而“罢”字则意味着这个壮观景致已经告一段落。诗人借由这场风月之景,抒发了对自然界无尽变化和生命短暂的感慨。
最后,“声入江云袅袅秋”,这里的“声”指的是龙吟的声音,这声音似乎穿透了整个空间,融入了江水和天际的云层中。诗人用“袅袅秋”来形容这种声音的流动状态,既有柔美之感,也带有一丝秋天特有的萧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生、情感的深刻揭示,展现了诗人在夜晚独处时的内心世界和丰富的情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郑见素游江东
艳艳春墀发花朵,寂寂春寒试灯火。
人日何人清夜沈,玉茗堂前风月可。
向昔登高平远间,满目沧浪无土山。
就中有人郑君美,学富文清幽意闲。
信美闲游动千里,如花揽结金陵子。
但闻春草为春生,几见情人为情死。
采葛成衣秋奈何,看朱成碧春又过。
冉香亭下神姑酒,忽忽江皋离恨多。
送臧晋叔谪归湖上时唐仁卿以谈道贬同日出关
君门如水亦如市,直为风烟能满纸。
长卿曾误宋东邻,晋叔讵怜周小史。
自古飞簪说俊游,一官难道减风流。
深灯夜雨宜残局,浅草春风恣蹴球。
杨柳花飞还顾渚,箬酒苕鱼须判汝。
兴剧书成舞笑人,狂来画出挑心女。
仍闻宾从日纷纭,会自离披一送君。
却笑唐生同日贬,一时臧谷竟何云。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