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奉军门檄阅兵海上二首·其二》
《奉军门檄阅兵海上二首·其二》全文
明 / 卢龙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井里诛求急,俱缘饷荷戈。

昆明池水阔,赤壁夜帆多。

分队为鱼鸟,扬威鹳鹅

将军下濑,谁不负铙歌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赤壁(chì bì)的意思:指战国时期楚汉之间的著名战役,也泛指智勇激烈的战斗。后来成为形容局势紧张、敌对双方势均力敌的战斗场面。

分队(fēn duì)的意思:指按照一定规则或者要求,将人员或物品分成若干小组或队伍。

鹳鹅(guàn é)的意思:形容人的样子或举止憨态可掬,愚笨可笑。

将军(jiāng jūn)的意思:指军队中的高级指挥官,也可用来形容勇敢、有能力的领导者。

井里(jǐng lǐ)的意思:指人的眼界狭窄,见识浅薄,不开阔。

昆明(kūn míng)的意思:形容人的容貌或气质美丽、出众。

铙歌(náo gē)的意思:形容喧闹热闹的场面或声音。

为鱼(wéi yú)的意思:为了鱼而做出牺牲或付出代价

下濑(xià lài)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事物的声望、地位、能力等逐渐下降或衰退。

扬威(yáng wēi)的意思:显示威风,展示实力,彰显威望。

鱼鸟(yú niǎo)的意思:形容非常珍贵、稀有的事物或人。

诛求(zhū qiú)的意思:彻底消灭,追求到底

昆明池(kūn míng chí)的意思:昆明池是指一种清澈见底的池塘,比喻人的内心纯净无邪。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将领在海上阅兵的场景,充满了军事的壮丽与豪情。诗人以“井里诛求急”开篇,暗示了战争的紧迫性和对资源的迫切需求,随后点出“俱缘饷荷戈”,说明了军队集结备战的原因是为了供给军需和作战。接下来,“昆明池水阔,赤壁夜帆多”两句,运用典故,昆明池与赤壁,分别代表了古代著名的战场,通过广阔的水域和繁忙的夜航帆影,营造出一种宏大的战争氛围。

“分队为鱼鸟,扬威杂鹳鹅”描绘了军队在海上分队演练,如同鱼鸟般灵活机动,同时又展现了军队的威严,与鹳鹅并列,象征着力量与尊严。最后,“将军同下濑,谁不负铙歌”表达了将军们一同前往战场的决心,预示着胜利的凯歌将响起,整个画面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和对英雄主义的颂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海上阅兵场景的生动描绘,展现了明代军队的雄壮气势和高昂斗志,同时也蕴含了对战争残酷性的反思。

作者介绍

卢龙云
朝代:明

广东南海人,字少从。万历十一年进士。授马平知县,补邯郸,治行为诸县之最。复补长乐,以忤权要,左迁江西藩幕。累官至贵州布政司参议。有《四留堂稿》、《谈诗类要》。
猜你喜欢

行路难·其六十三

为指孤松问路行,到门应是举家惊!

明晨便逐东风去,屋里平安寄一声!

(0)

行路难·其三十八

江村竞渡鼓声新,卧病惊闻初度辰。

莫道五丝难续命,看予几度再生身!

(0)

悲湘潭

长沙兵散湖南空,湘潭城中失相公。

举朝变色摧天柱,白日惨澹黯行宫。

往时百战不足论,即今还弃垂成功!

可怜公长才五尺,头童齿豁一老翁!

铜马百万哮豺虎,仰公乳哺婴儿同。

时危饷诎谁用命?赤手空口驱群雄。

湖南、湖北竟千里,卷云扫雾随天风。

祗期长沙不日得,游鱼命在沸釜中。

堵公心劳计转误,忠贞兵来互疑惧。

常德焚烧宝庆走,诸将旌旗挽谁住!

长沙城坏无人登,穷寇将奔守复固。

我兵溃走任东西,相公独在湘潭驻。

夜半衔枚虏骑来,湘潭无兵城门开。

相公衣冠虏能识,拥去罗拜声如雷。

大骂不绝相公死,但见长沙城中人举哀。

功名事业长已矣,忠臣义士胡为哉!

君不见忠贞兵过苍梧界,堵公双旌导马回?

(0)

端州杂诗·其十三

春王朔未出关门,喜见滇南使叩阍。

请附心知天命在,乞封名仰圣朝尊!

汉家故事须廷议,明主权宜有特恩。

史记功臣多赐姓,何难破例与称藩!

(0)

哀江南·其十五

节义遍江东,皖人殊可丑。

岂知刘广文,临难竟不苟!

捧檄署泾县,胡来誓死守。

城破何从容,赴井还携妇。

又闻周广文,敢战敌为走。

仓卒殒学宫,绝命刃在手。

拔刃手不开,殉之庶无负。

如何泾县亡,一时有二叟!

(0)

哀江南·其四

侯公薄仕宦,闭户天伦笃。

介弟振南金,令子森昆玉。

桃李遍江城,文章化风俗。

狄氛一朝狂,名德苦见辱。

仗节哲人先,象贤清白续。

宁为芝兰摧,不同萧艾蓐。

阖户以成仁,孤忠向谁告!

(0)
诗词分类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诗人
张镃 陈琏 许及之 陈子升 徐贲 钟芳 张元凯 王彦泓 苏泂 孔平仲 李新 董嗣杲 霍与瑕 林大春 成廷圭 郑善夫 李锴 童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