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万(bǎi wàn)的意思:形容数量非常多,数量巨大。
东海(dōng hǎi)的意思:指东方的大海,也泛指东方。
方丈(fāng zhàng)的意思:方丈是佛教寺院中的主持或住持的称号,也指寺庙的主要建筑物。
风月(fēng yuè)的意思:风月是指风景和月亮,常用来形容美好的自然景色或良好的人文环境,也可以表示男女之间的浪漫情愫。
海人(hǎi rén)的意思:指在海上工作或生活的人。
结庐(jié lú)的意思:搭建房屋;建造房屋。
两地(liǎng dì)的意思:指两个地方或两个地区之间的距离很远,或者指两个人或两个团体之间的关系疏远。
名价(míng jià)的意思:名誉和价值
樵渔(qiáo yú)的意思:指人们艰苦劳动、勤劳致富的精神和行为。
清朝(qīng cháo)的意思:指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存在于1644年至1912年间。
檀溪(tán xī)的意思:指清澈的溪水,也比喻清澈透明的心灵。
廷臣(tíng chén)的意思:指朝廷中的大臣,也可指朝廷中的官员。
寤寐(wù mèi)的意思:形容思虑过度,夜不能寐。
西都(xī dōu)的意思:指长期被战乱蹂躏,处于混乱状态的地方。
玄虚(xuán xū)的意思:玄虚指深奥而难以理解的事物,也可以表示虚幻不实的事物。
烟霞(yān xiá)的意思:指山间的烟雾和霞光,用来形容美丽的景色。
- 翻译
- 名声和价值都被估价为百万以上,仍然珍视在方丈之地讲授深奥的哲理。
西都的宾客询问我是否完成了诗赋,东海的人们则寻求我近期写的书籍。
居住的茅屋被霞光梦境所包围,檀溪边的风月景色成为樵夫渔人的日常。
清早朝廷还需要我在,两地怎能轻易筑屋定居。
- 注释
- 名价:名声和价值。
百万馀:百万以上。
方丈:小的住所,此处指讲经之处。
玄虚:深奥的哲理。
西都宾:西都的宾客。
曾成赋:已完成的诗赋。
东海人:来自东海的人。
近著书:近期写的书籍。
茅洞:茅屋所在的山洞。
烟霞:云霞。
侵寤寐:侵入梦境。
檀溪:地名,可能有美丽的风景。
樵渔:樵夫和渔人。
清朝:清早的朝廷。
廷臣:朝廷官员。
两地:两个地方。
宁容:怎能轻易。
结庐:建造房屋。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作品,属中晚唐时期的诗歌。全诗采用了豪放与清新并重的艺术风格,语言丰富而不失典雅。
"名价皆酬百万馀,尚怜方丈讲玄虚。"
这两句开篇便展现出诗人对知识和智慧的渴望,以及对于高深莫测、难以捉摸之学问的敬仰。在这里,“名价”指的是声誉和价值,而“百万馀”则形象地表示其价值非凡。“尚怜方丈”中,诗人表达了对佛教禅师或道教真人的崇敬之情,因为他们能够洞悉玄妙的道理。
"西都宾问曾成赋,东海人求近著书。"
这两句则描绘出诗人在文学创作上的声望和影响力。“西都宾问”指的是长安(当时称为西都)的来客询问诗人的作品,而“东海人求”则表明远在东海之滨的人们也渴望得到诗人的新著。这里的“曾成赋”和“近著书”显示了诗人在文学上的成就。
"茅洞烟霞侵寤寐,檀溪风月挂樵渔。"
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隐逸生活和心境。“茅洞烟霞”形容居所被迷雾笼罩,“檀溪风月”则是对夜晚风光的抒写。这里的“侵寤寐”和“挂樵渔”都有诗人在自然中寻找宁静与灵感的意味。
"清朝还要廷臣在,两地宁容便结庐。"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朝政的关注以及个人隐逸生活的愿望。在“清朝还要廷臣在”中,诗人希望朝廷能有贤明之士,而“两地宁容便结庐”则是说一旦两地安宁,就可以选择归隐山林。
总体来说,这首诗既展示了诗人的文学才华和社会影响力,也表现出了他对于智慧的追求以及对自然、隐逸生活的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