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摇龙走壁,月射鹊惊巢。
《寒夜》全文
- 鉴赏
这首《寒夜》由清代诗人蒯德模所作,描绘了一幅冬夜静谧而充满诗意的画面。
首联“柝声依短榻,清梦满堂坳”,开篇即以柝声(古代军队行军时使用的木梆)与短榻相呼应,营造出一种深夜的寂静氛围。清梦则暗示了主人公在这样的夜晚,或许正沉浸在某种思绪或梦境之中,使得整个空间都充满了这份宁静与神秘。
颔联“古砚冰成骨,疏藤雪挂梢”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寒冷与静寂的意境。古砚在寒冷中仿佛凝结成了骨头,形象地表现了环境的寒冷;而疏藤上挂着的雪花,则是自然界中的点睛之笔,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强化了冬夜的冷冽。
颈联“树摇龙走壁,月射鹊惊巢”则将视角转向室外,通过“树摇”与“龙走壁”的动态描写,以及“月射”与“鹊惊巢”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动与和谐。这里,“龙走壁”可能是一种比喻,象征着夜风的轻拂,而“月射鹊惊巢”则描绘了月光下的动态景象,既美丽又略带几分紧张。
尾联“得句寒窗下,呼儿急与敲”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在这寒冷的夜晚,灵感涌现,在寒窗下挥毫泼墨,创作出佳句,并急切地呼唤孩子来分享这份喜悦。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温暖的人情味,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份温馨与亲切。
综上所述,《寒夜》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捕捉并展现了冬夜的静谧与寒冷,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观察和对艺术创作的热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补桐书屋作
瀛台双桐向所有,因循枯一成独树。
秋夜春朝失侣阴,认巢好鸟徘徊去。
老干吟风似作悲,团叶无心菶承露。
树犹如此人何堪,爰命郭橐为补足。
佳荫依然罨绿窗,相得乍喜矧相妒。
未必人心似树然,世间云雨纷新故。
倚桐无语立斯须,彷佛廿年前觅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