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赠 恭 顺 皇 后 挽 歌 唐 /皇 甫 冉 徂 谢 年 方 久 ,哀 荣 事 独 稀 。虽 殊 百 两 迓 ,同 是 九 泉 归 。诏 使 归 金 策 ,神 人 送 玉 衣 。空 山 竟 不 从 ,宁 肯 学 湘 妃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哀荣(āi róng)的意思:指因忠诚、坚贞而受辱,却因此而受到高度的赞誉和尊敬。
百两(bǎi liǎng)的意思:指事物的真相、实情或秘密被揭露或暴露出来。
不从(bù cóng)的意思:不顺从、不听从、不遵守
金策(jīn cè)的意思:指高明的计策或妙策。
九泉(jiǔ quán)的意思:指人死后葬在地下的墓穴,也指人死后的世界。
空山(kōng shān)的意思:形容寂静无人的山谷中传来的声音。
宁肯(nìng kěn)的意思:表示宁愿选择某种不好的情况,也不愿意选择另一种更好的情况。
神人(shén rén)的意思:神奇的人,超凡脱俗的人才。
湘妃(xiāng fēi)的意思:指美丽的女子。
谢年(xiè nián)的意思:指辞别过去的一年,迎接新年的到来。
玉衣(yù yī)的意思:形容人的容貌美丽如玉。
诏使(zhào shǐ)的意思:
皇帝派出的特使。《晋书·刘暾传》:“敢因 刘舆 拒扞詔使,私欲大府兴长狱讼。”《新唐书·崔戎传》:“时詔使尚在,民泣诣使,请白天子丐 戎 还,使许诺。” 元 黄溍 《嗣天师祷雪有应诸公咸为作诗邀予同赋》:“万人举首望 蓬莱 ,詔使函香出上台。”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典礼·救护日月》:“故处通衢,于詔使往来之际,除明探之外,尤宜另拨潜探,庶无失悮。”
徂谢(cú xiè)的意思:指人事已经结束或物事已经终结。
- 翻译
- 岁月流逝已久,荣耀之事罕见。
虽然迎接仪式不同,但最终都走向黄泉。
使者奉诏回归,神仙赐予玉衣。
他不愿空山独留,宁愿如湘妃般哀悼。
- 注释
- 徂谢:流逝。
年方久:岁月长久。
哀荣:荣耀。
事独稀:罕见之事。
虽殊:虽然不同。
百两迓:迎接的盛大仪式。
九泉归:去世后归于黄泉。
诏使:奉诏使者。
归金策:回归并接受遗诏。
神人送玉衣:神仙般的礼仪,赐予玉衣。
空山:空寂的山林。
竟不从:竟然不肯接受。
宁肯:宁愿。
湘妃:古代传说中的湘水女神,常用来象征哀悼之情。
- 鉴赏
这首诗是对逝去的美好时光和荣耀的追忆,表达了对已故之人的哀思。开篇“徂谢年方久,哀荣事独稀”两句,说明了与所挽人共同度过的岁月虽然不长,但在那段时间里获得的荣耀却是孤立且难得的。"徂谢"一词常用来表达对往昔时光的怀念,而"哀荣事独稀"则透露出一种对逝去荣耀的珍惜和不舍。
接着,"虽殊百两迓,同是九泉归"意味着尽管生前地位悬殊,但终究都会回到黄土之下,这里用“九泉”代指地下深处,即墓穴,表达了生命最终的平等与宿命。这里表现出诗人对于生死平等的一种哲学思考。
"诏使归金策,神人送玉衣"两句,描绘了一番超脱尘世、回到仙界的情景。“诏使”指天庭派遣的使者,“金策”可能象征着皇家的权力或是某种高贵的物品;“神人送玉衣”则是描述神仙赠送美丽衣服的场景,玉衣常用来形容超凡脱俗之物,这里暗示了对逝者的尊荣。
最后,“空山竟不从,宁肯学湘妃”表达了诗人面对挽歌对象已去,不愿意追随世间繁华,宁愿选择像古代美女湘妃那样隐居山林,超脱红尘。这里的“空山”象征着清净与寂静,而“学湘妃”则是表达了对自然之美和远离人间纷争的一种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逝去荣耀的追忆、生命终极平等性的思考,以及面对死亡后的超脱态度,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