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与风同驶,遥令雨自苏。
我欲神相倚,因之径转无。
这首明代诗人徐宏祖的《赋得孤云独往还楞伽山中同石斋先生分韵(其一)》描绘了一幅秋日天空的静美画面。"秋空净无极"展现了秋天天空的广阔和清澈,给人以宁静深远的感受。"兀兀片云孤"则聚焦于那片孤独的云彩,它独自飘荡,不随风群起舞,象征着诗人的独立和自由精神。
"不与风同驶,遥令雨自苏"进一步刻画了孤云的独特个性,它不随波逐流,反而似乎能影响天气,使雨得以复苏,赋予云彩一种神秘的力量感。"卷舒如有约,尺寸岂随肤"通过孤云的形状变化,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和顺应,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自然的智慧。
最后两句"我欲神相倚,因之径转无"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像孤云一样,与自然神灵相互契合,随心所欲地游走于天地之间,体现出诗人超脱尘世的追求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孤云为载体,寓言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展现出明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风貌。
宿雨清龙界,晨晖满凤城。
升攀重阁迥,凭览四郊明。
井邑周秦地,山河今古情。
纡馀一水合,寥落五陵平。
处处风烟起,欣欣草木荣。
故人不可见,冠盖满东京。
画角声中朝暮浪,青山影里古今人。
烟低紫陌千行柳,日暮朱楼一曲歌。
洛水波声新草树,嵩山云影旧楼台。
云布长天龙势逸,风高秋月雁行齐。
风递莺声喧座上,日移花影倒林中。
芳园醉散花盈袖,幽径吟归月在帷。
极目远山烟外暮,伤心归棹月边迟。
又指烟波算路岐,此生多是厌羁离。
正逢摇落仍须别,不待登临已合悲。
里巷半空兵过后,水云初冷雁来时。
扁舟未得如君去,空向沧江梦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