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作三吴去,霜从两鬓侵。
好句何曾得,清秋几度深。
潮音(cháo yīn)的意思:指声音悦耳动听,如流水潺潺,如潮水涌动。
海潮(hǎi cháo)的意思:比喻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或潮流。
何曾(hé zēng)的意思:表示事物已经过去,不再存在或不再发生。
羁栖(jī qī)的意思:指人离开故乡,流离失所,无固定居所。
久客(jiǔ kè)的意思:指长时间居住在外地的客人或长期留在某个地方的人。
牢落(láo luò)的意思:指困扰、束缚、无法自拔的境地。
三吴(sān wú)的意思:指吴地,即江苏省苏州、无锡、常州三个地方。
少年(shào nián)的意思:指年纪轻的男孩子或青年人。
海潮音(hǎi cháo yīn)的意思:指海浪拍击岸边的声音,比喻声势浩大、声音洪亮。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紫芝所作的《次韵李宗丞秋怀二首(其二)》。诗中描绘了诗人年老漂泊、心境苍凉的景象,以及对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感慨。
首联“身作三吴去,霜从两鬓侵”,诗人以自述的方式,表达了自己远离家乡,前往三吴之地的境遇。随着岁月的流逝,两鬓已染上白霜,形象地展现了时间的无情和岁月的痕迹。
颔联“羁栖临老日,牢落少年心”,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在老年之际,诗人仍四处漂泊,居无定所,内心充满了孤独与失落。这里将“老”与“少”形成对比,既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人生阶段更迭的深刻反思。
颈联“好句何曾得,清秋几度深”,诗人感叹自己虽有才华,却未能写出满意的诗句,只能在清冷的秋天里寻求心灵的慰藉。这一联反映了诗人的艺术追求与现实境遇之间的矛盾,也体现了他对文学创作的执着与热爱。
尾联“越江怜久客,时送海潮音”,诗人借景抒情,以越江的久客比喻自己的漂泊生活,同时通过“海潮音”象征着远方的信息或希望。这一联既表达了对远方亲朋的思念,也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艺术以及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